教徒

作品数:4680被引量:2813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学诚尚会鹏王作安圣辉张继禹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佛教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道教协会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世界宗教文化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代本土天主教徒《易经》的索隐法诠释——基于吕立本《易经本旨》的个案研究
《世界宗教文化》2023年第5期43-49,共7页杨园章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至民国华北的旗地拨补与乡村社会研究”(编号:21BZS075)阶段性成果。
关于索隐法(Figurism)的研究相当丰富,但就研究对象而言,学界基本只关注耶稣会传教士群体,本土天主教徒方面则付之阙如,尚待进一步发掘。清乾隆年间山西临晋人吕立本撰有《易经本旨》,为本土天主教徒《易经》的索隐法诠释的重要案例。...
关键词:吕立本 天主教 《易经本旨》 索隐法 
回到宗教信仰本身:美国佛教徒的分类刍议
《世界宗教文化》2023年第4期36-41,共6页杨健 
相较于中国学者,美国学者对本国佛教徒分类问题的研究可谓先我着鞭。他们在二分法与三分法的学术争论中,从诸多维度对美国佛教徒进行分类,不仅异见迭出,而且对有些说法习焉不察。通过对诸多观点的剖析而缕分,本文认为,对该问题的探讨必...
关键词:美国 佛教徒 分类 
佛教中国化的当代实践——基于北京地区大学生佛教徒样本的分析被引量:1
《世界宗教文化》2021年第3期91-98,共8页韩琪 
根据对北京某地区部分大学生佛教徒样本的定性研究,当今中国的大学生佛教徒信佛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学佛如何与现实生活融合,原因则在于佛教信仰与俗世生活的两难。本文从圣俗两难的家庭表现、圣俗两难的个体困境两方面详细呈现这群青年...
关键词:佛教中国化 圣俗两难 大学生佛教徒 入世潜修 佛教现代化 
西班牙殖民时代菲律宾华人天主教徒的信仰生活刍议被引量:4
《世界宗教文化》2017年第1期127-133,共7页吕俊昌 
聊城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近代早期菲律宾天主教与华人社会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面对西班牙殖民者与天主教会使华人天主教化的企图,华人采取了消极应对的方式。受洗的华人保存了一定的文化传统,也扩大了社会关系圈,在婚姻生活中华人采取了灵活的、甚至是违背教会规定的形式,却也得到了默认,对日常宗教活动华人的参...
关键词:西属菲律宾 华人教徒 信仰生活 文化适应 
谁是佛教徒?佛教徒是谁?——马来西亚华人佛教信仰探析被引量:3
《世界宗教文化》2015年第2期70-76,共7页陈爱梅 
宗教信仰身份的归属问题,有时是别人给予的定位,有时是自我的认知和认同。本文通过梳理历史档案、参与观察和问卷调查,选取官方数据的华人宗教和佛教、当代马来西亚佛教徒的类型两个主题为切入点,深入分析马来西亚华人和佛教的关系。
关键词:佛教徒类型 马来西亚 华人宗教 
美国佛教徒的身份认定
《世界宗教文化》2014年第5期48-50,共3页杨健 
美国佛教徒的身份认定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多年来,美国学术界一直对此加以研究,但并未达成共识。本文在选取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进行分析、评判的基础上指出,应该以是否皈依作为标准来认定美国佛教徒的身份。
关键词:美国 佛教徒 身份认定 
如何认识和理解佛教
《世界宗教文化》2014年第3期35-40,共6页学诚 李四龙 郑筱筠 
郑筱筠:佛教自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印度之后,逐渐向外传播,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的世界性宗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佛教的信徒主要分布在亚洲,而中国也可以说是佛教徒最多的国家.佛教对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影响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中国...
关键词:佛教徒 社会转型时期 中国社会 中国文化 中国佛教协会 现代社会 学诚法师 文化研究 
当代上海“老板佛教徒”的公益慈善实践与公民意识的建构被引量:3
《世界宗教文化》2014年第1期102-107,共6页高虹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大陆汉传佛教慈善组织管理与运行模式研究>(11YJCZH098)的阶段性成果;2011年度上海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青年课题项目<新时期上海宗教组织的发展机制及社会影响研究>(2011024)的阶段性成果
"老板佛教徒"是上海佛教公益慈善的重要参与者,佛教公益慈善实践与公民意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老板佛教徒"组成的"信仰共同体"及其所参与的公益慈善活动,一方面是出于信仰的表达;另一方面体现出新时期佛教社团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 老板佛教徒" 公益慈善 信仰共同体 公民意识 
从心理学视角探讨膜拜教徒自杀类型及其归因机制被引量:3
《世界宗教文化》2013年第5期18-22,120,共5页陈青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构建膜拜团体社会预警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编号:11XZJ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陕西省邪教流行原因-心理演变机制-社会预警模式研究"(编号:10YJEXLX001)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采用社会支持评定、一般自我效能、心理控制源、状态特质焦虑这四项心理测验工具,对30名膜拜教徒进行了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膜拜教徒的心理测验数据均与常模有显著性差异,从而揭示其高自杀行为的心理活动背景因素。膜拜教徒的社会...
关键词:破坏性 膜拜教徒 自杀 心理学分析 
心与文明——佛教徒在当代社会的使命
《世界宗教文化》2013年第1期18-21,120,共4页学诚 
人类所遭受的一切痛苦和不幸全部源于自身的无明烦恼,烦恼是人心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信心",也就是人类不相信自己内心的能力与潜能,只相信外在的物质力量和技术手段。佛教以心为首、以心为本,修习佛法便是一个育心的完整过程,具体步骤...
关键词:佛教徒 人类危机 无明烦恼 心文明 心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