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隐私

作品数:3711被引量:5410H指数:3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相关作者:王敏湛中乐乔新生汤啸天胡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制与社会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数字人民币:交易可溯 保障财产安全
《法制与社会》2022年第11期4-7,共4页张祎 
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自2014年启动研发,2019年底试点测试,2021年7月试点扩大至“10个城市+1个冬奥会场景”:2022年4月线下应用落地,2022年6月全国首张数字人民币车险保单正式诞生,数字人民...
关键词:法定货币 冬奥会 线下 融入生活 人民币 个人隐私 助推器 应用场景 
摄像头偷窥形成黑产半月谈:遏制生存空间,消除生长土壤
《法制与社会》2021年第20期45-45,共1页
利用摄像头违法偷窥,并进一步传播获利已经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今年5月以来,中央网信办会同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深入推进摄像头偷窥等黑色产业集中治理工作,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非法利用摄像头偷窥个人隐私画面、交易隐私...
关键词:集中治理 摄像头 生长土壤 半月谈 黑色产业链 个人隐私 监管总局 偷窥 
将个人隐私装进保险箱不该是奢望
《法制与社会》2019年第13期5-5,共1页韩韫超 
最近,有关偷拍的新闻不少——6月20日,广东深圳警方对某品牌服装店试衣间内发现针孔摄像头的情况进行了通报,犯罪嫌疑人为寻求刺激,将网上购买的针孔摄像头安装在试衣间内实施偷拍,目前嫌疑人已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H;6月23日,河南省郑...
关键词:个人隐私 保险箱 犯罪嫌疑人 摄像头 网上购买 行政拘留 停业整顿 试衣间 
整治骚扰电话,运营商应主动担责
《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20期28-28,共1页汪昌莲 
如今,手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可或缺,但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用户个人隐私及电话内部信息的泄露、遗失、被窃取、被盗等事件频频见诸报端,手机安全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的普遍问题。
关键词:骚扰电话 运营商 整治 安全隐患 日常生活 内部信息 个人隐私 社会性 
“一站式”取证值得推广
《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15期5-5,共1页刘剑飞 
《工人日报》载:近段时期,全国各地未成年人受性侵案件时有发生,但在这些案件处理过程中,未及时报案导致证据灭失、反复询问导致心灵“二次伤害”、未保护好未成年人个人隐私、个别受害人出现心理障碍甚至轻生等现象也不时出现。如...
关键词:“一站式” 推广 取证 《工人日报》 未成年人 案件处理 受害人 个人隐私 
当心大数据泄露个人隐私
《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11期54-56,共3页晏池飕 
“大数据”如今已是一个高频词,相关应用也早已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所谓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作为一种信息资产,大数据必须借助云计算、云存储、虚拟化等技术,通过对所...
关键词:个人隐私 软件工具 传统数据库 日常生活 时间范围 信息资产 能力范围 数据类型 
重拳整顿“现金贷”为治本赢时间
《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4期8-8,共1页陈果静 
“现金贷”业务中普遍存在过度借贷、暴力催收、超高费率、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造成了较大的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隐患。对此,监管部门划定了不得放高利贷、暴力催收、监管套利、以贷养贷、信息倒卖等“红线”,为下一步治本赢得时间。
关键词:时间 治本 现金 个人隐私 风险隐患 金融风险 监管部门 监管套利 
私人空间监控请止步
《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2期35-35,共1页乾羽 
2016年11月28日,公安部发布《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指出,旅馆客房、集体宿舍以及公共浴室、更衣室、卫生间等可能泄露他人隐私的场所、部位,禁止安装视频图像采集设备。征求意见稿强调,任...
关键词:私人空间 征求意见稿 监控 视频图像 个人隐私 信息系统 公共安全 管理条例 
警惕网站泄露个人隐私
《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21期47-49,共3页砚池叟 
犯罪嫌疑人利用其掌握的大量学生信息,不断打电话给很多家长,居然能准确说出孩子的姓名、出生年月、就读班级以及家长的姓名、工作单位和地址等,据此警告家长花钱“消灾”,并称若在指定时间内收不到钱,孩子就将受到伤害……近日,...
关键词:个人隐私 学生家长 网站 学生信息 犯罪团伙 犯罪嫌疑人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网络身份证”,捍卫网络文明的“守护神”
《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2期26-26,共1页
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人们能拥有一张像“居民身份证”那样权威、统一、普适性的“网络身份证”,互联网上的身份认证和个人隐私保护将会变得更简单、更安全。记者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获悉,针对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保护公民网络安全以及个...
关键词:居民身份证 网络文明 守护神 个人隐私保护 服务技术 网络安全 身份认证 社会管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