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水源

作品数:32被引量:2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岳崇峰赵跃明谢剑伟曹长春黎春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长沙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桂林工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山东煤炭科技》《疾病监测与控制》《山西建筑》《铁道标准设计》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财政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界首市城市给水水源配置研究
《山西建筑》2020年第9期99-101,共3页常迪 
根据对界首市现状用水的分析,确定了规划用水量指标。基于需水量预测结果和水资源情况,对规划期末的城市水源进行了科学配置,从而科学的指导城市给水厂站及管网布局,避免城市建设中的二次建设。
关键词:给水工程 需水量 水源配置 
医院住院楼给排水设计中关键要点探讨被引量:1
《中华建设》2019年第22期118-119,共2页郭奋强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针对某医院住院楼给排水设计中关键要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着重从住院楼给水水源、用水量、给水系统设计、排水系统设计、热水系统设计以及管材选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为今后医院建筑给排水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给排水设计 住院楼 管材选用 给水系统设计 给水水源 排水系统设计 工程实例 要点探讨 
消防流量取值讨论与非市政水源用作消防水源可行性浅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16年第11期00002-00003,共2页雷锦涛 
目前,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对于消防流量的选取,一般是根据建筑体积、建筑高度或层数加以确定。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规模逐渐增大,城市建筑物的...
关键词:消防流量 灭火用水量 非市政给水水源 消防水源 可靠性 
北京给水水源的历史变迁与终极选择被引量:4
《中国给水排水》2016年第8期1-7,共7页郝晓地 李天宇 曹达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8036);北京市财政专项"科研基地建设--节能减排协同创新中心"(2016)
古都北京因玉泉山泉而兴旺800多年,密云水库在玉泉山泉断流后则承担起北京主要地表水源地的角色。然而,还不到50年时间,密云水库便入不敷出,再加上北京人口的急剧膨胀,缺水已经成为阻碍北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正因如此,南水北...
关键词:给水水源 玉泉山泉 密云水库 南水北调 海水淡化 水循环 
煤矿井废弃水用作城市给水水源的实际利用被引量:1
《中国市政工程》2014年第6期33-34,37,共3页任育才 周思益 
新郑市是一个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县级市。赵家寨煤矿位于新郑市辛店镇,高峰开采期涌水量为1 910 m3/h,目前涌水量1 075 m3/h,根据设计及目前的涌水量,该矿井水均可满足20 000 m3/d以上的供水量。矿井废弃水经该煤矿水处理系统初步处理后,...
关键词:水资源 煤矿井废弃水 处理工艺 社会效益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设备中的结垢和沉积的形成
《水处理信息报导》2014年第5期37-37,共1页
采出水和咸井水对于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回收工艺是主要的锅炉给水水源。从采出油乳液(采出水)中分离的水含有高含量硅。咸井水含有高硬度离子。这些水混合后是不稳定的,并且会在预处理设备中(如蒸发器)产生大量无机垢。直流蒸汽发生...
关键词: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沉积物形成 预处理设备 直流蒸汽发生器 结垢 给水水源 回收工艺 高含量硅 
三起铁路集中式给水水源污染事件调查与分析被引量:2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3年第10期594-595,593,共3页谢剑伟 汪晓春 赵跃明 
目的找出造成三起水源污染事件的原因,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对3个发生水源污染事件的给水所进行基本情况及环境、卫生学调查,并对受污染的水质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铁路集中式给水所水源保护措施不足、生...
关键词:铁路集中式给水 水源保护 卫生安全 
塔拉壕矿井给排水工程设计简介被引量:2
《山东煤炭科技》2012年第2期34-35,共2页许晓丽 马丽娜 王鸿玲 
该文介绍了塔拉壕矿井给排水工程的工艺设计与主要特点。为节约地下水源,减少废水排放量,该矿井工业场地的生产用水采用经处理后的矿井水及生活污水。
关键词:给水水源 水处理工艺 工艺流程 回用 重复利用率 
浅析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给水水源的选择被引量:1
《内蒙古水利》2011年第1期112-113,共2页韩玉梅 雷凌云 
文章指出巴彦浩特镇现有供水水源状况及给水工程存在的问题,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的需求,根据水源分析比较,提出科学选择水源的方案。
关键词:城镇供水 水源 
打破束缚
《流程工业》2009年第11期22-24,共3页毕飞 赵亮 
随着反渗透系统给水水源的日趋复杂,对抗污染性能的改善已逐步成为反渗透膜元件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电中性、分离层光滑度以及亲水性等方面的膜表面改性措施,已经提高了反渗透膜元件的抗污染能力。而增加膜元件的给水流道的隔网厚度...
关键词:反渗透系统 抗污染性能 给水水源 抗污染能力 膜元件 改性措施 压力损失 通量均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