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

作品数:1929被引量:10376H指数:5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黄明李友军吴金芝陈阜张海林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根系构型及抗根倒伏能力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2025年第6期105-110,共6页秦培亮 杨艳山 邵金发 
江苏省现代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编号:NJ2023-24)。
为揭示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根系构型及抗根倒伏能力的影响,深入探究免耕单粒精量播种(MT)和带状耕作单粒精量播种(DT)和全幅耕作单粒精量播种(QT)等3种不同种植方式对小麦根系抗倒伏性能的具体效应及其与根系形态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通...
关键词:小麦 耕作方式 根系构型 生长趋势 根倒伏 
长期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及甲烷功能基因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2024年第22期222-227,共6页欧茜 何君 熊瑞 周文涛 张乐妍 龙攀 徐莹 傅志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22YFD2300305);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21JJ30319)。
为探究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甲烷功能微生物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自2017年起进行长期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秸秆还田(主因素)设秸秆全量还田(S)与不还田(S0),耕作方式(副因素)设免耕(N)、旋耕(R)、翻耕(T),研究长期秸秆还...
关键词:秸秆还田 耕作方式 产甲烷菌 甲烷氧化菌 有机碳 
宁夏中部干旱带玉米高产、高光效生产存在问题、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1
《江苏农业科学》2024年第13期22-31,共10页关雅静 张茜 李新 孔德杰 
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22BBF02040);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编号:2022CJE09003)。
玉米作为宁夏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和饲料作物,高产稳产高效对促进农民增收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宁夏中部干旱带不同年度降雨、温度等气候资源禀赋状况,评估降雨、温度、光照等资源对玉米生态适应、光能利用...
关键词:玉米 品种 密植 高产 高光效 耕作方式 
深松配施氮肥对土壤微生物含量及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2024年第10期83-90,共8页常青 周生 吴中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700270)。
于2019-2020年开展2种耕作方式(深松、旋耕)和施氮水平(0、60、120、180、240 kg/hm^(2))试验,研究耕作方式和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耕作方式下,玉米关键生育时期地上部生物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总...
关键词:玉米 耕作方式 施氮量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不同耕作方式对松辽平原盐碱地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2024年第10期247-253,共7页王本龙 周春生 海珍 娄雨欣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项目(编号:202076);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22MS07008、2021MS05017、2019MS04020、2020MS05018、2020BS03001);内蒙古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编号:NCYWZ22009);内蒙古财经大学课题(编号:JXYB1922)。
为了解决松辽平原土壤盐碱化、玉米产量低下的问题,通过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松辽平原的耕作方式,以实现土壤良性生产。基于通辽市科左中旗盐碱试验地,设置深松耕作深度40 cm处理(SS处理)、粉垄...
关键词:深松耕作 粉垄耕作 盐碱地 土壤理化性状 玉米产量 松辽平原 
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耕作方式与秸秆覆盖量的响应被引量:5
《江苏农业科学》2023年第4期206-212,共7页胡月华 
高职高专国家级示范专业基金(编号:20080063.3)。
为阐明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覆盖量的响应,2019—2021年通过田间小麦与玉米轮作定位试验,研究免耕秸秆不覆盖(T1)、免耕秸秆半量覆盖(T2)、免耕秸秆全量覆盖(T3)、旋耕秸秆不覆盖(T4)、旋耕秸秆半量覆...
关键词:秸秆覆盖量 土壤有机碳 轻组有机碳 重组有机碳 微生物 碳源利用 功能多样性 
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内蒙古平原灌区玉米田土壤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江苏农业科学》2023年第2期217-224,共8页崔文芳 于晓芳 王志刚 高聚林 张石 胡树平 许鹏 雷娟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7YFD0300800)。
内蒙古平原灌区长期采用旋耕作业方式,导致耕层逐年变浅、犁底层加厚等问题,本试验以宜机收玉米品种先玉696为材料,设置深翻秸秆粉碎还田、深松秸秆混拌还田、推茬清垄条深旋秸秆还田、免耕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农户浅旋等5个处理,研究不...
关键词:土壤肥力 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土壤理化特性 土壤质量 内蒙古平原灌区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小麦花后土壤养分演变与籽粒养分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江苏农业科学》2022年第24期73-78,共6页张冬霞 马嵩科 张静 沈思涵 王贺正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6YFD0300400);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12102110309)。
为了明确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小麦花后土壤养分演变与籽粒养分和产量的影响,以洛旱6号为材料,通过设置无秸秆还田翻耕(T1)、秸秆还田翻耕(T2)、无秸秆还田旋耕(T3)、秸秆还田旋耕(T4)4种耕作方式,分别在小麦开花后的0、7、14、21、28 d...
关键词:小麦 耕作方式 养分 土壤肥力 产量 
不同耕作模式下穴苗数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江苏农业科学》2022年第24期79-85,共7页张家智 王启增 王文玉 林智文 秦猛 刘丽华 郑桂萍 
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编号:GA20B501-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8YFD0300104);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博士启动基金(编号:2031011046)。
为探究不同耕作模式下穴苗数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以垦粳8号为供试品种,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耕作方式2水平(A1,常规平作;A2,垄作双深)、穴苗数4水平(B1,每穴3苗;B2,每穴6苗;B3,每穴9苗;B4,每穴12苗)进行研究。垄作双深有效穗数极显...
关键词:水稻 耕作方式 穴苗数 抗倒性 
化肥减量下耕作方式和施用秸秆腐熟剂对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11
《江苏农业科学》2022年第15期68-73,共6页魏萌涵 孟自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7YFD0201700)。
为探索减肥增效的耕作和秸秆利用方式,在化肥[常规基施复合肥(N、P_(2)O_(5)、K_(2)O含量均为15%)1500kg/hm^(2)和追施尿素170kg/hm^(2)]减施30%的条件下设置6个试验处理:翻耕秸秆腐熟(PTF)、深松秸秆腐熟(STF)、旋耕秸秆腐熟(RTF)、翻...
关键词:化肥减量 耕作方式 秸秆腐熟剂 小麦 产量 土壤养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