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上书

作品数:227被引量:9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海荣茅海建房德邻欧阳跃峰魏文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梁启超: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
《初中生必读》2025年第3期36-39,共4页刘静 鲍春宝 
1889年,16岁的梁启超考中举人。翌年,他赴北京参加会试,在此结识康有为。他对康有为的独到见解和大胆行为非常敬佩,以至于“一见大服,遂执业为弟子”,后师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1895年,他再次入京参加会试。时值晚清...
关键词:晚清政府 维新运动 公车上书 《马关条约》 光绪帝 康有为 梁启超 四月初八 
孔维克:虔诚的艺术耕耘者
《中华书画家》2024年第12期100-105,共6页张肖萍 
早在20世纪80年代,孔维克就敏锐地感受到时代大潮的涌动,在大学毕业时创作了12米的长卷作品《乡会图卷》,以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乡会”为主题,用精彩的线描语言生动描绘了乡村生活图景。这件作品及其后创作的《沐》《公车上书》《孔子...
关键词:公车上书 中国本土文化 改革开放初期 周游列国 时代大潮 耕耘者 语言生动 乡会 
烟波风景总生愁——黄遵宪《上黄鹤楼》的家国痛史
《高中生之友》2024年第14期28-29,共2页巢彦婷 
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军在甲午战争中战败,震动中外。黄遵宪结束外交生涯,回国任江宁洋务局总办,但并未受张之洞重视。次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中包括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给日本,朝野群情激愤...
关键词:光绪二十年 湖南巡抚 公车上书 黄鹤楼 陈宝箴 帝国主义侵略 《马关条约》 黄遵宪 
松筠庵的前世今生
《北京档案》2024年第6期69-71,共3页李扬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的达智桥胡同12号,有座松筠庵,初为明代嘉靖年间进士、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在北京的居所。杨继盛因仗义执言且反抗权贵而被斩于北京西市。清初一些士人为纪念他将其故居改建为松筠庵,乾隆年间又在此基础上建祠堂,...
关键词:杨继盛 公车上书 嘉靖年间 北京市西城区 维新派 前世今生 晚清时期 杨椒山 
变局、挑战与诉求——基于西泠印社公共关系特征的研究
《西泠艺丛》2024年第6期79-84,共6页张丹韫 
公共关系是一种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王乐夫一、绪论:结社——作为公共关系行动者的角色西泠印社的建立作为组织形态存在并非一次孤立的事件,而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格局、社会形态、文化演进所催生的产物,是晚清民国变...
关键词:文人结社 西泠印社 公共关系 《马关条约》 晚清民国 公车上书 文化演进 中国近现代 
李端棻:贵州近代人才崛起的“推手”
《贵阳文史》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赵青 钟庆 
李端棻曾作一联,表达自己期待贵州人才崛起的愿望:“我犹未免为乡人,甫邀恩命释回,莫补前惩,敢谓藐堪表示?师不必贤于弟子,所愿英才崛起,突超先辈,庶几垂老赌文明。”他一生历经时代巨变,始终心系桑梓,竭力扶助乡邦,培育人才:在殿试之前...
关键词:教育史 公车上书 考前辅导 时代巨变 培育人才 李端棻 贵州教育 赵以炯 
骆成骧:清代四川唯一状元
《巴蜀史志》2024年第1期42-46,共5页刘德元 
公元1895年5月12日,也就是中国甲午战败、中日《马关条约》(4月17日)签订后第25天、“公车上书”(5月2日)后第10天,这一天,对于中国历史、四川历史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可以留下一笔的一天。这一天的清晨,282名表情肃穆且略显紧...
关键词:《马关条约》 公车上书 保和殿 骆成骧 
站在道德高地往下望
《足球周刊》2023年第18期126-126,共1页武一帆 
西班牙足球界的一些人和事,正围绕着道德高地展开攻防。有一位长者说过: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行程。这不是,西班牙女足的事情咱们上期说了不少,到现在还没结束。39名女足国脚和前国脚,包括绝大多数世界冠军队...
关键词:公车上书 女足 联名上书 自我奋斗 足协 道德高地 西班牙 
戊戌变法的前因后果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2023年第9期68-72,共5页岳贤勇 
【内容概述】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剧。《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剧。为救亡图存,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895年,康有为、...
关键词:公车上书 割地赔款 《马关条约》 戊戌变法 甲午中日战争 光绪帝 半殖民地化 变法维新 
梁启超为何“善变”?
《读好书》2023年第4期52-54,共3页刘仰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从协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开始,到1929年逝世,梁启超在他30多年的政治历程中,几乎将自己的名字与中国近代史上每一件大事都联系在一起。而且,他先后与中国近代史上各种思潮。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 公车上书 梁启超 康有为 政治历程 逝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