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信

作品数:15639被引量:15833H指数:4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陈永进杨畅喻国明张洪忠吴家庆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郑州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多元化路径下司法鉴定公信力问题解析被引量:2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82-85,共4页高毅 李冬 王志皓 顾云龙 
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辽宁司法鉴定机构庭审中心化背景下专家证人公正性问题研究”(L20BFX003)阶段性成果。
司法鉴定公信力建设是司法鉴定领域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司法鉴定意见对案件的结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阐述司法鉴定公信力概念、主要特征的基础上,从意识因素、主体因素及制度因素三大方面解读影响司法鉴定公信力的原因;以提升司...
关键词:司法鉴定 公信力 影响因素 措施探究 
高校网络舆情中的“塔西佗陷阱”困境及对策
《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32期58-59,共2页张大成 
2016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思政专项)(L16BSZ046);2016年辽宁省教育厅高校科学研究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类)(JW201615419);2018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L18DSZ022)
高校网络舆情中常会因为舆论意见"一边倒"、事件原因惯性归责、高校舆论解释难见效等情况而使高校陷入"塔西佗陷阱"。涉事高校也就无法取得公众信任,很难在网络舆情引领应对中处于主动。造成高校在网络舆情事件中陷入"塔西佗陷阱"的原...
关键词:塔西佗陷阱 高校网络舆情 公信力 高校管理 
长尾效应视角下的舆情危机管理与公信力建设被引量: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65-71,共7页李宏 
2018年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调研课题(2018197);2018年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L18BGL001)
根据十九大提出的"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最新要求,以"凝聚力和引领力"为标准,依据舆情传播演化与公信力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两者对照起来进行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已经成为当前提升舆情危机管理能力和加强公信力建设的重大现...
关键词:舆情引导 危机管理 长尾效应 公信力建设 
不规范的网络投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消解被引量:1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年第1期136-140,共5页侯凤英 
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现代国家治理体系视域的政绩评价体系完善研究"(L14BKS010)的阶段性成果
网络投票作为征求民意的便捷路径,被广泛运用。但目前某些网络投票不规范,没有严格限定网络投票的主体资格,缺乏科学制定网络投票的标准及规则,导致投票结果可信度偏低。民众对网络投票结果认同度不高,使其对评优制度文化产生怀疑,影响...
关键词:网络投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信力 
环境事件的社会风险分析被引量:1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9-12,共4页浦佳 刘建涛 胡宝元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7YJC710048);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L15BKS005)(L16BKS004);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W2015208)(W2014093);2016年辽宁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6103)
环境事件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对环境生态的污染与破坏,进而影响到人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的事件。环境事件具有较大的社会风险,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即污染环境,危害人民健康,引发环境群体性冲突,弱化党委和政府的公信力。这些社会风险应以严...
关键词:环境事件 污染环境 危害健康 环境群体性冲突 弱化公信力 
政务微信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被引量:2
《青年记者》2016年第17期12-13,共2页张冬秀 
2013年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微信传播的特点与功能研究"(项目编号:L13DXW022)成果之一
自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以来,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指尖政务”蓬勃发展。至2016年初,全国政务微信总量已达10万个。在微政务时代,政务微信为政府、社会组织与公民...
关键词:政府效能 政府公信力 政务信息 国务院办公厅 门户网 政府能力 政府政务 社会新闻 内容形式 时间频率 
“负面解读”治理与公信力重塑问题探析被引量:5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28-35,共8页李宏 
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L14AGL009);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CGL134)
当前在各种情绪相互冲撞且日趋复杂化的舆论场中,日渐盛行的"负面解读"现象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层面考量,"负面解读"盛行所折射的,最终仍然是"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相关主体频繁互动的过程中,"不信任感"日益上升的问...
关键词:公众舆论 负面解读 舆情生态治理 公信力 对策 
用道德的高度增强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一种提高社会治理有效性的思路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6-12,共7页杨秀香 陈永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ZX07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YJA720038);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L11DKS018 2011)
意识形态的实质是一种价值观,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必然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国家意志,其功能应由社会动员能力和凝聚力体现并进一步延伸为社会的治理能力。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或政府的合法性、公信力被认同为现代社会政府治理的基础。一...
关键词:意识形态凝聚力 道德高度 政府公信力 社会有效治理 
提升司法鉴定人专家出庭意愿的策略探讨被引量:1
《学理论》2015年第1期131-132,共2页刘畅 刘宇 高丽娜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2DFX039)
通过社会调查发现,建立明确的刑事诉讼专家出庭制度实施程序与保护机制,对有专家出庭资格的专家进行出庭能力培训,可以提升司法鉴定人参与专家出庭制度实施的积极性。对未来有可能从事司法鉴定工作的法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宣...
关键词:专家出庭制度 司法鉴定人 司法公信力 
论新《刑事诉讼法》中的专家出庭制度
《学理论》2014年第13期131-132,共2页刘畅 刘宇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2DFX039)
新《刑事诉讼法》第192条第2款规定:"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做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专家出庭制度的设立有助于法官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做出公正裁决,也可以弥补当事人缺乏专...
关键词:专家出庭制度 新《刑事诉讼法》 司法公信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