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向

作品数:25被引量:191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江新胜潘忠习伍皓崔晓庄黄孝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干旱区地理》《地球物理学报》《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对霸县某地区沉积体系中油气储集体的研究
《化工管理》2020年第32期191-192,共2页于晓菲 王雪 许梦 许文倩 张静仪 
霸县凹陷岔河集地区具有较好的隐蔽油气藏成藏条件,随着传统构造油气藏勘探程度的提高,该地区的重点研究领域已转向隐蔽油气藏。文章在岩心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地震等资料,系统分析了霸县凹陷岔河集地区沙一段滩坝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浅...
关键词:岔河集地区 沉积相 古物源 古风向 
柴达木旺尕秀煤矿东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风成砂古风向及古地理意义被引量:3
《地学前缘》2020年第4期82-97,共16页陈政宇 柳永清 江小均 孔志岗 高万里 钱涛 旷红伟 许欢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项目(2018YFC0604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673060);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60173,DD20189614)。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主要含油气盆地之一,对其油气勘探和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已有70余年的历史,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柴达木中生代原型盆地恢复及构造演化等问题仍存在着诸多争议,影响了盆地的油气勘探进程。项目组对现今柴达木盆...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风成砂 古风向 
青海共和盆地早全新世古风向重建及其对黄土物源的指示被引量:5
《第四纪研究》2020年第1期95-104,共10页田少华 肖国桥 戴高文 赖忠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672338)资助。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黄土与沙漠的过渡地区,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中受中纬西风与东亚季风环流的交替控制,曾发生大范围的沙漠进退,是黄土高原重要的潜在物源区。恢复该区地质历史时期的大气环流格局可为重建东亚地区的环境面貌、探讨黄土高...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部 共和盆地 古沙丘 古大气环流 黄土物源 
云南剑川盆地古近纪沙漠沉积特征和古风向重建被引量:2
《地质论评》2019年第6期1487-1500,共14页江卓斐 伍皓 崔晓庄 江新胜 
西南主要成矿带铀矿资源调查项目(编号:DD20190122)的成果~~
气候模拟显示,中国在古近纪曾被带状干旱带控制并被大面积沙漠沉积覆盖,然而在中国境内,尤其是在青藏高原周边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隆升耦合敏感地区却鲜有发现,一定程度制约了东亚季风起源时间和气候变化研究.本文通过岩性、沉积结构、...
关键词:古近纪沙漠 宝相寺组 青藏高原 古风向重建 东亚季风 
北疆黄土的磁化率各向异性揭示末次冰期以来古风向的变化被引量:1
《干旱区地理》2018年第4期771-779,共9页程良清 宋友桂 孙焕宇 宗秀兰 OROZBAEV Rustam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专项(2016YFA06019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2162);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32B61KYS20160002);俄乌白专项
黄土磁化率各向异性(AMS)被认为是重建古风向变化重要的指标之一,在黄土高原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新疆地区的黄土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相对薄弱。通过对新疆塔城盆地库尔托别剖面磁化率各向异性参数和磁化率分析古风向和风力强度的变...
关键词:磁化率各向异性 塔城黄土 磁组构特征 古风向 
运用磁化率各向异性方法来确定沉积动力方向综述
《地下水》2017年第6期116-118,共3页焦晋 
从磁化率各向异性特征被发现以来,众多学者开始越来越多的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地质问题,特别是在构造地质学、沉积学以及第四纪环境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集中总结阐述运用磁化率各项异性的方法来恢复沉积物沉积时的沉积动力最新研究...
关键词:磁化率各项异性 沉积动力学 古水流 古风向 磁性矿物 
山陕峡谷东侧黄土磁化率各向异性记录的古风向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59-61,共3页曹新光 刘伟 
通过测量张家湾、大路梁两个典型剖面共计125个黄土样品的磁组构参数,初步认为两剖面磁组构特征为正常沉积,受后期扰动较少。其磁化率各向异性指示的古风向表明,该地区近地面主导风向以NE-SW为主,这与本区黄河河谷走向基本一致,应该是...
关键词:山陕峡谷 黄土 磁化率各向异性 古风向 
四川盆地古近纪古风向恢复与大气环流样式重建被引量:8
《地质通报》2013年第5期734-741,共8页江卓斐 伍皓 崔晓庄 卓皆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藏高原隆起前白垩纪大气环流样式研究>(批准号:40372064)
四川盆地白垩纪—古近纪发育了大量沙漠沉积,是恢复古风向与重建大气环流样式的宝贵证据。通过对四川盆地古近纪柳嘉组大型风成沙丘前积层倾向的系统测量,参照当时的古纬度、古方位及大气环流模式,恢复了四川盆地古近纪的古风向,重建了...
关键词:四川盆地 古近纪 沙漠 风成沙丘 古风向 大气环流样式 
晋陕峡谷大路梁黄土磁组构特征及其指示的古风向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1期64-69,共6页刘伟 王建力 刘运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901006)
在对晋陕峡谷厚41.2m的大路梁黄土剖面磁组构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恢复了该区0.9Ma以来的古风向。该剖面的磁组构特征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更具有其特殊性。几乎所有样品的磁面理值F都大于磁线理值L,各向异性度P与磁面理值F...
关键词:晋陕峡谷 大路梁 黄土 磁组构 古风向 
古风向重建指征研究进展被引量:9
《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第9期1099-1106,共8页刘立安 姜在兴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09ZX05009-002);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0864)
古风向的重建是古大气环流研究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古气候意义。目前对古风向的恢复所使用的地质指征包括风成地貌的形态、风成沉积物空间分布特征、风力作用产生的结果等,通过对这些指征识别和判断来重建古风向。本文对现有的古风向...
关键词:古风向 古气候 重建指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