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态研究

作品数:23被引量:9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丁秋红李莎张海春李晓战庆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地球学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地质与资源》《吉林地质》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国家专项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粪生菌孢现代过程及其古生态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地球科学进展》2024年第5期489-503,共15页张军() 罗德锐 李春杰 王涛 朱泽州 黄小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301170);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编号:lzujbky-2022-pd06,lzujbky-2022-kb04)资助。
粪生菌孢是沉积物孢粉分析中“非花粉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被用来指示大型食草动物种群数量变化以及重建早期牧业活动强度变化等。通过系统总结国内外粪生菌孢现代过程与古生态应用的研究实例发现:在现代过程研究方面,国外研究重点...
关键词:粪生菌孢 非花粉型 Sporormiella-type 古生态研究 牧业活动 
粪化石在古生态研究中的应用综述被引量:2
《古生物学报》2022年第1期107-122,共16页殷亚飞 罗茂 黄金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2004);中国科学院人才项目(2018-039)和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XDB26000000)联合资助。
粪化石(coprolite)是石化的动物粪便,而广义上粪化石(bromalite)是石化的动物消化物、排泄物和排出物的总称。作为一类重要遗迹化石,粪化石蕴含了大量实体化石难以提供的生物学信息,为古生态学研究提供以下依据:1)粪化石作为媒介帮助理...
关键词:广义粪化石 粪化石 古生态 食物残留 遗迹化石 
开展孢粉学与古生态研究探究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兰州大学黄小忠教授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20年第4期4-6,共3页王玮 
人类对地球气候系统的曰益严重改变以及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担忧,使得目前对过去环境演变的研究成为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过去十余年,黄小忠教授在西北地区的一系列湖泊开展了艰苦的野外工作,从湖泊沉积物中寻找过去气候环境变化的证据...
关键词:气候环境变化 草原生态 兰州大学 湖泊生态 古气候研究 河西走廊地区 人地关系 丝绸之路 
甘肃窑街中侏罗世植物群特征及古生态研究被引量:9
《地质学报》2018年第10期1985-2001,共17页辛存林 张亚梅 季健健 王露菡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编号41262001)资助的成果
本文对产于甘肃窑街中侏罗统窑街组地层的植物大化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甘肃窑街中侏罗世植物群由31属63种组成。其中,银杏类植物7属23种,真蕨类植物7属14种,松柏类植物7属11种,苏铁类植物5属10种,楔叶类植物4属4种,分类位置不明化石...
关键词:植物群 甘肃窑街 中侏罗世 古生态 古气候 
元素地球化学在古环境和古生态研究中的应用综述被引量:18
《上海国土资源》2015年第3期64-70,74,共8页谢建磊 赵宝成 战庆 李晓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海洋保障工程工作项目"长江三角洲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与监测"(GZH201200506)
元素地球化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沉积学研究,保存的古环境、古生态信息可通过多种指标进行释读。本文总结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和有机地球化学等在沉积学研究中应用相对比较成熟的环境代用指标及其地质意义,认为这些指...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古气候 沉积介质条件 物源 
近海陆架硅藻古生态研究
《海洋地质前沿》2015年第2期52-57,共6页胡竹君 
国土资源部海洋地质调查专项(GZH201100202);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和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MRE201401);江苏省博士后基金(1401035C);国家博士后基金(2014M561681)
对大陆架及沿岸地区现代硅藻生态组划分、近百年来陆架海和沿海以及第四纪时期的陆架地区硅藻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着重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陆架地区水动力较强、沉积环境复杂,海洋硅藻的保存问题是研究陆架地区的重...
关键词:陆架区 第四纪 硅藻 溶蚀作用 转换函数 
川西地区中二叠统—中三叠统古生态研究被引量:5
《地球科学进展》2014年第7期819-827,共9页肖传桃 龚丽 梁文君 
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国家专项"四川西部海相二叠系-三叠系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编号:2009QYXQ09)资助
研究区内二叠系—三叠系生物化石较丰富,门类有腕足类、蜓类、珊瑚、菊石、牙形石、双壳类及有孔虫等。这些生物门类明显受沉积环境控制。对研究区内中二叠统—中三叠统的古生物化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埋藏特征研究,根据生物化石在时间...
关键词:群落 生物相 沉积相 四川西部 
酉阳奥陶系宝塔组头足类古生态研究被引量:2
《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年第23期443-444,共2页王竹 王技 吴轩洪 陈思 周斌 
本文通过对重庆酉阳地区奥陶纪宝塔组灰岩及其保存下来的头足类化石的调查研究,同时结合整个扬子台地宝塔组的资料分析表明:①酉阳地区奥陶系宝塔组“龟裂纹”灰岩形成于上扬子地台边缘,与广海之间有堤礁或者障壁岛;②宝塔组的头足...
关键词:“龟裂纹” 灰岩 宝塔组 头足类 中华震旦角石 
黔南宾夕法尼亚亚纪礁环境中腕足动物古生态研究
《世界地质》2011年第1期1-6,共6页杨丽丽 巩恩普 关长庆 刘畅 张永利 常洪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2004)
黔南地区宾夕法尼亚亚纪逍遥阶礁相地层中腕足动物普遍发育,主要产长身贝类和石燕贝类。本文主要研究该区腕足动物与造礁生物叶状藻和Fomitchevella珊瑚之间的生态关系。在叶状藻礁内,小个体腕足动物常附着在藻叶上营假漂浮生活;但藻叶...
关键词:腕足动物 古生态 宾夕法尼亚亚纪 黔南 
内蒙古乌达地区早二叠世植物群和古生态研究被引量:3
《现代地质》2010年第2期195-204,共10页孙克勤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YW-BR-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201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资源环境管理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REM09003)
研究的植物化石采自内蒙古乌达地区早二叠世地层,共计11属20种,分属于石松纲、楔叶纲、瓢叶目、真蕨纲、种子蕨纲和苏铁纲。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群含有许多华夏植物群分子和地方性分子,为典型的华夏植物群。根据植物群分子的总体组成,植...
关键词:早二叠世 植物群 古生态 乌达 内蒙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