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三重证

作品数:7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周书灿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都学坛》《中华文化论坛》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东周文献对炎黄以前古史体系的构拟——兼论科学的中国古史体系重建的方法和理论被引量:4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15-30,共16页周书灿 
三皇合称始见于《周礼》,但最初三皇只是一种极笼统的总称或泛称,并无具体所指。直到北宋,三皇人物并未统一,统一的三皇古史体系尚未形成。从《左传》、《国语》等更早的东周文献,不难看出,汉人将祝融、共工纳入三皇古史体系,疑窦丛生,...
关键词:东周 三皇 编排 二重证据法 古史三重证 
试论郭沫若对民族学材料的运用——兼及其与徐中舒“古史三重证”的分野
《郭沫若学刊》2011年第2期34-41,共8页周书灿 
郭沫若先生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学术实践中,颇为重视民族学材料的价值和作用。郭沫若先生的研究表明,其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尝试性结合民族学材料研究中国古代社会,不仅方法是科学的,而且方向也是正确的。由于时代的局限,郭先...
关键词:郭沫若 民族学 徐中舒 古史三重证 分野 
论徐中舒的“澄滤”说与古史建设理论被引量:3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23-29,共7页周书灿 
苏州大学青年教授后期资助项目:<层累说与古史重建>
徐中舒先生的史学,直接继承了中国传统史学的考据方法,并受到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李济等学术思想的深刻影响。他运用"澄滤"说和"素地"论对于上古时期文献记载和古史传说的发生及其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更具科学和理性。"古史三重证"...
关键词:徐中舒 疑古辨伪 澄滤说 素地论 古史三重证 古史重建 
“层累”说与古史重建——学术史视野下的考察被引量:1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6期27-36,共10页周书灿 
顾颉刚先生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因其自身的科学性而在中国古史学界具有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在古史新证、对极端疑古的纠偏及"走出疑古时代"的视野下,中国古史学界在直接继承顾颉刚先生的疑古学说和辨伪方法与理论的同时,不断对...
关键词:“层累”说 古史新证 纠偏 走出疑古 出土文献 学术价值 古史三重证 
论“古史三重证”被引量:3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3期67-71,共5页周书灿 
继王国维先生所倡导的"二重证据法"之后,徐中舒先生提出将历史文献、考古学资料结合起来,并和民族学资料参照印证的"古史三重证"法。"古史三重证"法的成功实践,使古史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宽,古史研究的科学性大大增强,在此基础上,不断将中...
关键词:二重证据法 徐中舒 古史三重证 
论“古史三重证”被引量:1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81-86,共6页周书灿 
继王国维先生所倡导的"二重证据法"之后,徐中舒先生提出自觉将历史文献、考古学资料结合起来,并和民族学资料参互印证的"古史三重证"法。"古史三重证"法的成功实践,使古史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宽,古史研究的科学性大大增强,在此基础上,不断...
关键词:二重证据法 徐中舒 古史三重证 
“古史三重证”的提出者考论被引量:3
《中华文化论坛》2010年第2期25-28,共4页周书灿 
学理意义上古史三重证法的提出者,现代学术史文献中不甚明了。有关资料表明,徐中舒先生是古史三重证的最早提出者,徐先生及其弟子唐嘉弘先生是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积极实践者。现代文化人类学的蓬勃发展则不断为古史三重证的现代新史学...
关键词:徐中舒 古史三重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