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物方式

作品数:31被引量:2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阎月珍孙海燕刘华文刘蔚许央儿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北方文学》《艺术评论》《外国语文研究》《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镜花水月:温庭筠诗词造境取象与华严真幻观
《文艺研究》2025年第1期30-42,共13页刘青海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诗词的语言艺术原理及其历史生成机制研究”(批准号:18JZD021)成果。
温庭筠曾师从华严五祖宗密,与宗密弟子泰恭亦有交游,对大乘禅有所体悟。其诗词的造境取象,受到佛教尤其是华严宗影响。他的名句“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直接受华严宗以双镜或多镜互照阐明“法界缘起论”的启发,通篇对人物的整体塑造...
关键词:温庭筠 宫体诗 观物方式 镜花水月 法界缘起 华严 造境 取象 
“把诗朝丰富里做”——桑克近作论
《作家》2024年第3期46-49,共4页姜超 
写诗是一门纯熟的手艺,更是一种艺术化的形象思维。持有多年写作史的诗人桑克深有感触,不断调整自己的写作姿态,观物方式的变化也带来了诗艺的新变。桑克有着缓慢而柔韧的叙述能力,以《雪的教育》为代表的较早时期作品,带着纯粹抒情的惯...
关键词:自成一格 写作姿态 诗艺 观物方式 诗歌写作 桑克 新变 形象思维 
从《齐物论》篇题英译看其多重意蕴
《国际汉学》2023年第4期23-28,154,共7页于雪棠 
《齐物论》篇题歧义颇多,其英译主要有万物之齐同、万物齐同之论、视万物或物论为齐同、使万物均等的分类方式、万物生而平等五大类。陈汉生的英译译出了篇题的双重意蕴,难能可贵。葛瑞汉的译法和毕来德的解说最能揭示《齐物论》的哲学...
关键词:《齐物论》 齐物 齐论 齐同 观物方式 平等 
阿利卡绘画艺术的真实表达
《东方收藏》2023年第3期145-147,共3页张银琳 
以色列画家阿维格多·阿利卡(Avigdor Arikha,1929—2010),在具象表现绘画没有被正式提出的20世纪,其以独特的观物方式和画面呈现对当时的西方绘画发展提出质疑。这是对世界和真实的思考,他沿着塞尚的道路,继续打破对前人客观模仿再现...
关键词:阿维格多·阿利卡 观物方式 画面呈现 视野 
北宋怪奇诗风与易学观物方式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2期139-156,共18页王晓玉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观物’与宋代诗学研究”(项目号:17CZW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怪奇是北宋中期诗歌的特征之一,其审美内涵与前代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即从尚奇尚异的修辞技巧与审美趣味之探索,逐渐转变为观物视野与作家个性结合的产物,升华为融摄天地之理与圣人之意的体道路径,兼具哲理价值与美学意蕴。转型的原因...
关键词:易学观物方式 一卦之言而异体 通二为一 诗体特异 
宋代“观物”观对工笔画中写真精神的影响研究
《中国美学研究》2022年第1期90-103,共14页昌从兰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近代以来艺术中的审美理论话语研究”(20ZD28)阶段性成果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意蕴一方面来自画家心灵,另一方面则来自自然本身。宋代花鸟画的写实并非是对自然物象的直接描绘,而是建立在物形、物理、物变与画理完美结合的基础上的一种写真。本文以审美观照、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三阶段为线索,试...
关键词:花鸟画 观物方式 写真 
顾明栋“摹仿论”诗学问疑被引量:3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46-53,共8页庄焕明 刘毅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华人学者中国文艺理论及思想文献整理与研究”(2018ZD265)。
在中国,中国诗学有没有“摹仿论”,成为中国诗学研究中颇有争议的话题。顾明栋在中西诗学差异性的基础上,探究中西诗学发展的共同规律,认为“摹仿论”是具有普遍性的共同诗学。顾明栋以西方诗学的概念“能指”命名,改造其“所指”,以建...
关键词:顾明栋 比较诗学 摹仿论 观物方式 真实观 
重启花鸟画的『宋元之眼』被引量:1
《美术大观》2020年第9期16-27,共12页陈相锋 
什么是“宋元之眼”?简单地说,就是宋元画家的观物方式。那么,为什么要重启它呢?因为晚清以来西画的冲击,使后学者逐渐迷失了传统中国画的学习门径。在学习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方法中,拿起毛笔之前就应该了解、熟悉并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
关键词:传统中国画 花鸟画 观物方式 西画 训练方法 宋元 培养和训练 重启 
华兹华斯自然诗与柳宗元山水诗的对比——以《咏水仙》与《江雪》为例
《北方文学》2019年第20期134-134,145,共2页罗卓玲 
柳宗元与华兹华斯乃中西方山水诗歌的集大成者,二者都是在政治失意、历尽人生挫折之际转向自然山水,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超脱。本文选取华兹华斯的《咏水仙》与柳宗元的《江雪》两首代表诗作进行比较,从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诗歌中的宗教...
关键词:山水诗 时代背景 宗教哲学 观物方式 
中国山水诗英译中的“以物观物”与“以我观物”——以王维《鹿柴》英译为例被引量:3
《外国语文研究》2018年第6期61-69,共9页贾玉嘉 刘华文 
本文以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中关于"以物观物"与"以我观物"方式的区分为依据,以已有的对中国山水诗创作和翻译中的观物方式的认识为参照,以王维《鹿柴》的各种英译为实例,对中国山水诗英译中的不同的观物方式及其审美效果予以探讨。认为,...
关键词:诗歌翻译 中国山水诗英译 观物方式 以物观物 以我观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