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秩序

作品数:80被引量:412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卜宪群刘志伟张波吕利科大卫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面向一统的都城规划——再论隋大兴的空间形制建构及其历史意义
《城市规划》2024年第9期99-110,共12页栾滨 孙晖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科研专题(DUT23RW112)。
隋大兴是在一统全国过程中规划建设的新都城。其营建不仅在于都城空间本身,也包括以都城为核心面向整个疆域的一系列空间建构。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发展演变以及隋大兴的建设背景,认为隋初围绕大兴城在疆域范围、近畿区...
关键词:隋大兴 大一统 都城形制 疆域建构 国家秩序 
乾隆时期满洲喇嘛寺庙与国家秩序
《黑龙江民族丛刊》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王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东北地区佛教碑刻整理研究”(23BZJ029);国家民委“十四五”重大文化工程项目“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黑龙江卷”;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黑龙江卷”阶段性成果
乾隆皇帝设置满洲喇嘛寺庙,既是个人佛教信仰和民族情感的表达,也有国家政治层面用意。满洲喇嘛寺庙具有建构国家和民族的神圣秩序作用,是满汉蒙藏一体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公私兼具之宗教行为,是他利用佛教信仰纽带强化王权、...
关键词:乾隆 佛教 满洲喇嘛寺庙 文殊菩萨 宝谛寺 
中国早期道德、文化心态与秦汉大一统国家秩序初建
《中国文化与管理》2023年第2期99-109,253,共12页张申 
“约”在先秦、秦汉史料中频繁出现,按约定性质及内容不同,大体可分为国约、军约和私约,基本涵盖了各类社会关系与国家治理各个方面,调节着当时的家国秩序。在早期治国理政过程中,以“约信”为代表的道德规范长久以来既作为法律之外的...
关键词:先秦 秦汉 国家治理 道德 大一统 
古代中国“天下秩序”理念的传承与变革被引量:2
《思想战线》2023年第2期123-134,共12页安北江 
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隋唐五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阶段性成果(2022GMI075);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项目“中华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阶段性成果(ZK20220233)。
古代中国的“天下秩序”与“国家秩序”建构理论,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与传承性,且贯穿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宗法式与地缘式的“天下秩序”理念,是古人诠释世界和维系国家政治安稳的核心思想。二者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了王朝国家政治...
关键词:天下秩序 国家秩序 中华文明体 民族国家 
当中国传统社会遭遇王朝国家秩序——读刘永华《礼仪下乡:明代以降闽西四保的礼仪变革与社会转型》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22年第1期280-285,共6页张金林 
厦门大学研究生田野调查基金项目“明清民间历史书写的主体与政治研究”(项目编号:2019GF003)的阶段性成果
在国家形态已经高度发达的中国传统社会后期,王朝国家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社会本身就是国家的一部分,社会的组构及其运行原是与王朝国家秩序密不可分的。说到王朝国家的秩序,礼大概是中国传统社会里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有学者指出...
关键词:中国传统社会 传统中国社会 刘永华 连续性 社会转型 闽西四保 礼仪 明代以降 
从上帝秩序到国家秩序——论博絮埃对奥古斯丁和平观的阐发
《宗教学研究》2021年第4期217-224,共8页周凝 
国家社科基金“战后法国战争小说研究”(16CWW024);扬州大学人文社科基金“博絮埃文本的道德性研究”(xjj2021-16)阶段性成果
在当代,和平观念被广泛运用于国际政治领域,而在西方中世纪,和平的状态则更多意味着神圣秩序的稳定。路易十四重臣博絮埃主教强调宗教统一和国家秩序,被后人评选为"最名副其实的法兰西院士",一直被视作中世纪奥古斯丁神学的继承者。由...
关键词:上帝秩序 博絮埃 奥古斯丁 和平观 国家秩序 
从无为思想到制度之治——国家治理的秩序建构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48-60,共13页韩向臣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发展权理论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8JJD82006)。
国家治理是时代的永恒主题。无为而治作为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高境界模式,对古代中国社会秩序的建构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制度、秩序与自由为基本范畴的无为理念,通过道、儒、法诸家的研究与阐释,发展出以自然秩序、德礼秩序和法...
关键词:无为而治 制度之治 中国之治 治理效能 国家秩序 
汉初贾谊的儒学意识形态化建构研究被引量:1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12期19-22,58,共5页程慧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对儒家实学的现代引领研究(编号:17YJC710009)”阶段性成果。
贾谊提出以礼治国,代表了汉初儒生为使儒学介入政治并最终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初步尝试。他立足于现实,通过深入反思秦亡的历史教训以及汉初黄老政治的弊端,试图以礼为核心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层面建构和规范国家秩序,并尝试发...
关键词:贾谊 汉初儒学 以礼治国 意识形态化 国家秩序 
中国与俄罗斯警务合作--维护两国国家秩序的基石
《知与行》2020年第1期130-134,共5页张杰 
2018年高级警官培训专题课程建设项目“世界警务发展趋势与警务国际化”(2018GJKC0306);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中俄经贸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中国与俄罗斯警务合作是维护两国家园秩序的基石。多年来中俄警务合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合作的层次从高层向中层和基层不断深入;联合办案中涉及的司法程序、法律手段和案件处理的程序越来越触及各方执法及司法机关的实质层面;合作...
关键词:警务合作 司法协助 警务信息交流 
秩序与宣泄:乡村社区治理中的互动逻辑被引量:8
《理论学刊》2019年第5期130-140,共11页李斌 黄改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5ZDA044);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居住空间结构化与人口城镇化路径及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5ASH007);湖南省智库专项课题“湖南城市化背景下的城乡社区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6ZWC24)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乡村社区治理既要贯彻国家主流秩序精神,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农村乡土习俗元素与村民利益诉求,并让二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如果这一互动逻辑不畅,则会有村民运用其“常备剧目”对抗国家政令,从而大大增加国家秩序的运行成本。以秸...
关键词:国家秩序 乡村习俗 村民利益 宣泄 治理逻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