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力论

作品数:19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武铁传李俊金邦秋李俊王泽盈更多>>
相关机构:海南大学洛阳理工学院复旦大学中南财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理论导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价格理论与实践》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陈云经济哲学的理论支点——国情论、国力论、综合平衡论被引量:1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21-27,46,共8页金邦秋 
陈云经济哲学思想是渗透在他的经济理论中的一系列哲学观点和方法,它与陈云哲学思想、陈云经济理论是密切相联系的交叉关系。国情论、国力论、综合平衡论,是陈云经济哲学思想的三大理论支点。本文以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
关键词:陈云经济哲学 国情、国力和综合平衡 理论支点 
文化软实力理论以及提升我国软实力的方法被引量:8
《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第6期110-113,共4页武铁传 
关键词:软实力理论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文化 军事实力 西方人 国力论 国家实力 重商主义 
试析陈云“国力论”思想的科学内涵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S2期12-14,共3页梁睿婕 
陈云1957年提出的"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的思想被后世学者总结成为"国力论"。"国力论"思想的实质是实事求是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国力论"思想的核心是搞好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考察"国力论"的科学内涵,...
关键词:陈云 国力论 科学内涵 
浅析陈云的“国力论”
《理论导报》2006年第6期5-6,共2页程泉民 
陈云同志的"国力论"、即经济建设受国力制约的理论,是毛泽东同志首倡的"国情论"的丰富、充实与具体化。陈云同志把"国情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结合起来,思考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得出了"国力论",并把"国力论"运用到经...
关键词:陈云 国力论 国情论 
增强综合国力与科学发展观
《改革与战略》2006年第5期131-133,共3页李晓年 
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既是国家利益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也是检验和发展社会价值的基本标准之一。在如何增强综合国力问题上,存在着三种有害倾向,它们反映着非科学的发展观。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之路,是增强综...
关键词:综合国力 国力论 科学发展观 
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瑰宝——论陈云的“国力论”思想被引量:1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年第4期1-6,共6页李俊 
“国力论”就是“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国力论”是对“国情论”的丰富、深化和进一步发展。考察陈云“国力论”的科学内涵,揭示陈云“国力论”与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内在逻辑性及该思想的理论精髓与经济学涵义应是中国...
关键词:陈云 国力论 科学内涵 
贵在探索——评李俊的《中国国情与发展阶段理论研究》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138-140,共3页商德文 
关键词:李俊 中国 发展阶段理论 马克思主义 “国情论” “国力论”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 
法治国力论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02年第5期30-32,共3页曾军 
一、法治国力是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所谓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赖以存在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它的构成要素,既包含自然的,也包含社会的,既包含物质的,也包含精神的;既包含实力,也包含潜力以及由潜力转化为实...
关键词:法治国 综合国力系统 法律至上 相互作用 法律制度 构成要素 公民权利 发展变化 发展状况 构成因素 
从国情论、国力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14-17,共4页李俊 
“国情论”的发生、发展和系统化、理论化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果 ,其中做出创造性贡献的 ,应首推毛泽东。对“国情论”的丰富、深化和进一步发展 ,主要体现在陈云“国力论”和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提出上。
关键词:国情论 国力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毛泽东 陈云 邓小平 历史定位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 辩证统一关系 
新时期陈云的“国力论”简述
《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5期338-349,共12页蒋永青 
关键词:新时期 陈云 国力论 经济建设理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