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梅内伊

作品数:99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王泽壮陆瑾金良祥李福泉王猛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环球人物编辑部山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企业家》《领导文萃》《世界知识》《当代海军》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西亚非洲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什叶派乌里玛与伊朗伊斯兰政权的演进被引量:4
《西亚非洲》2019年第1期48-73,共26页李福泉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501年以来伊朗政教关系研究"(17BZJ008)的阶段性成果
1502年什叶派伊斯兰教的国教化奠定了伊朗此后政教关系的基调,什叶派乌里玛力量的增强成为伊朗历史发展的一大趋势。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导致伊朗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权,什叶派乌里玛前所未有地成为国家的主导者。他们践行"教法学家统...
关键词:政教关系 伊朗 什叶派乌里玛 伊斯兰政权 哈梅内伊 
哈梅内伊外交思想探析被引量:3
《西亚非洲》2018年第4期108-134,共27页王泽壮 赵锦浩 
哈梅内伊外交思想的形成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时代环境密不可分。从其外交思想的内容看,哈梅内伊既继承了霍梅尼的穆斯林大团结、输出革命、"圣战"等"政治伊斯兰"外交思想,又有发展,形成了用意识形态语言包装的民族主义思想、和平共处...
关键词:伊朗外交 外交思想 哈梅内伊 民族主义 现实主义实用主义 
伊朗的领袖治国模式刍议被引量:8
《西亚非洲》2015年第4期41-56,共16页金良祥 
伊朗以领袖为核心的伊斯兰体制,既植根于早期伊斯兰政治与社会实践,也反映了维护伊斯兰价值观的现实需要。领袖虽享有宪法规定的至高权力,但未必能在现实中轻易使用权力;领袖虽能够通过多种间接方式发挥影响,但并不能主导行政系统的内...
关键词:伊朗政治 伊斯兰体制 最高领袖 霍梅尼 哈梅内伊 
试析鲁哈尼“重振经济”的路径和制约——兼议哈梅内伊的“抵抗型经济政策”被引量:10
《西亚非洲》2014年第6期127-143,共17页陆瑾 
鲁哈尼因承诺解决伊核问题和经济问题当选伊朗总统。为重振经济,其新政府采取外交、经济并举的"双轨政策",并把政策重点向外交倾斜。新政府履职百日,尽管外交努力成效斐然,但伊朗经济形势依然严峻。鲁哈尼的内外政策遭到反对派的批评和...
关键词:伊朗经济 鲁哈尼 滞胀 “抵抗型经济政策” 
伊朗政界的风云人物——巴尼萨德尔、贝赫什提、拉贾伊、巴霍纳尔、哈梅内伊、卡尼、穆萨维
《西亚非洲》1982年第1期66-71,共6页张铁伟 
巴尼萨德尔 阿布·哈桑·巴尼萨德尔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第一任总统,1980年1月25日上任,1981年6月22日被罢免。他曾多年追随阿亚图拉霍梅尼,最后却被霍梅尼宣布为“反革命分子”。
关键词:霍梅尼 伊斯兰 共和国 萨德 赫什 伊朗 政界 德黑兰 伊斯兰化 革命委员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