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热液

作品数:253被引量:886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翟世奎曾志刚于增慧李怀明陶春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海底硫化矿物自然电位信号特征实验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2025年第3期1017-1027,共11页张鹏飞 崔益安 李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74170);中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053320213288)资助。
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自然电场法对其有独特的响应,可以快速圈定矿床范围.认识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产生自然电场异常的机制机理,掌握相应的自然电位信号特征,可以为深海金属矿产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本文...
关键词:自然电位 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物理实验 
为什么说生命起源于海底热液喷口
《新农村》2024年第9期39-39,共1页陈楚天 
地球上有关生命起源的假说众多。“生命起源于海底热液喷口”便是其中一种。最近,东华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等科研人员发表在《美国地质学会公报》上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海底热液促进华南下寒武统黑色页岩的金属富集。海底热液再次引发关注。
关键词:海底热液 地质学会 热液喷口 生命起源 科研人员 下寒武统黑色页岩 东华理工大学 华南 
西南印度洋中脊53°E百神海山表层沉积物物源特征及其对热液活动的指示
《应用海洋学学报》2024年第3期451-461,共11页钟晓珂 陶春辉 金爱民 廖时理 周建平 邓显明 
大洋十三五课题(DY135-S1-1-01)。
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具有形成大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堆积体的潜力,其中拆离断层控制的热液区常具规模大、富Cu、Au等特征。百神海山位于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脊Gallieni转换断层内角处,发育拆离断层构造,具有产出热液活动的有利构造条件,但...
关键词:海洋地质学 远洋沉积物 百神海山 海底热液活动 沉积物源分析 西南印度洋中脊 
海底热液硫化物中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的关系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24年第1期1-19,共19页曾志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30409,42221005,9195821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XDB4202040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3CB429700);泰山学者工程(ts201511061)。
海底热液硫化物的同位素组成不仅可以示踪其来源,也记录了流体及其沉淀过程。本文分析了全球海底热液硫化物的金属(铅、铼、锇、铁、铜、锌)、非金属(硫)及其流体包裹体中的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探讨了硫化物中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同...
关键词: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同位素 同位素组成之间的关系 海底热液硫化物 
东太平洋海隆海底热液蠕虫管道矿化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1
《地球科学》2024年第1期224-237,共14页罗礼涛 王叶剑 蔡翌旸 董传奇 韩喜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No.2021YFF05013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41976076)。
热液管状蠕虫生物矿化现象在海底热液喷口区发育广泛,但蠕虫管道矿化和风化氧化过程及其控制因素知之甚少.对采自东太平洋海隆热液蠕虫矿化管道样品开展了高分辨率矿物学和元素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样品具有以胶状黄铁矿为主的多圈层矿化...
关键词:海底热液 管状蠕虫 矿物学 管道圈层结构 硫化物矿化 风化氧化 
冲绳海槽南部热液区附近柱状沉积物中微生物的垂直分布多样性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3年第5期198-213,共16页邓兴渝 曹文瑞 姜明玉 曾志刚 常凤鸣 宋召军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冲绳海槽唐印热液区周边沉积物中硫氧化菌多样性及其硫代谢途径的比较研究”(ZR2020MD08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西太平洋铁锰结核的生物成矿特征及其成矿元素的微生物迁移过程研究”(41976202);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MGE2022KG4,MGE2022KG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典型弧后盆地热液活动及其成矿机理”(2013CB429700);泰山学者工程“海底热液系统、岩浆活动、沉积记录与结核结壳研究”(ts201511061)。
近年来,海底热液环境中的微生物及其环境适应机制已经成为海洋科学研究的热点。目前,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表层沉积物及微生物的水平分布多样性方面,而对柱状沉积物中微生物垂直分布多样性研究却很少。本文基于西太平洋冲绳海槽南部热...
关键词:海底热液 微生物群落结构 柱状沉积物 环境因子 冲绳海槽 
深海“炊烟”:海底热液口的秘密
《新华文摘》2023年第19期138-141,共4页徐利强 程玉洁 
作为20世纪地球科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大洋深处的“黑烟卤”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地球系统科学是当前地学的指导思想,其核心要义是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使地球保持生机和活力。即使是在万米深渊,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的交互作用也...
关键词:地质景观 地球科学 地球系统科学 海底热液 生态系统 指导思想 水火交融 核心要义 
海底的“迷失之城”
《十万个为什么(探索版)》2023年第7期18-25,共8页黄维  
科考人员发现,在大洋深海底部的一些地方烟林立、烟雾缭绕,周围还生活着不少生物,像是一片海底工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1977年,科学家乘坐深潜器“阿尔文号”在东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洋脊2500米水深处,第一次发现了海底热液。那里水...
关键词:深潜器 东太平洋 烟雾缭绕 海底热液 海水压力 
深海“丛林”:海底热液口生物群落
《科学》2023年第3期6-10,共5页沈越峰 
伴随着大量新的热液口生物群落的发现,科学家认为海底热液口是生命起源极有可能的初始环境,在整个地球历史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自20世纪70年代海底热液口被发现以来,科学家对热液口的生物群落、食物网和生态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生命起源 古生物群落 深海生态系统 热液口 
深海“丹炉”:海底热液口物质循环
《科学》2023年第3期11-14,共4页徐利强 
海底热液口的过程研究不断刷新人们对海底世界的认知,从而奠定了其在物质循环界的“江湖地位”。物质和能量交换是一个系统保持活力的基础,作为一颗生命星球,地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广泛存在于各个尺度的过程中。大洋深处水与火的交融形...
关键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深海采矿 人类活动 微量元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