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稻

作品数:12被引量:3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路兴花吴良欢陈富忠孙兴国李辉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丹东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安徽农业科学》《应用生态学报》《中国种业》《辽宁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河北省教育厅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谈我国旱稻的生产发展被引量:2
《河南农业》2018年第4期31-31,共1页张晓亚 
旱稻即旱作稻,也称陆稻,通常是在旱地或干湿地直播,一生旱管旱长,勿需水层,全靠自然降雨或辅以少量灌溉的稻作.
关键词:旱稻 生产 自然降雨 旱作稻 陆稻 直播 旱管 稻作 
我国旱稻生产的发展趋势与前景被引量:13
《农业科技通讯》2008年第12期5-7,共3页曹启章 孙兴国 李恒蓉 陈富忠 李辉 
早稻是从水稻品种通过人工选育而产生的变异型,通常直播于旱地,靠雨养或干旱发生到一定程度适量补充灌溉的旱作稻。
关键词:发展趋势 旱稻生产 人工选育 水稻品种 补充灌溉 变异型 旱作稻 早稻 
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旱作稻生育后期根系衰老显微结构及其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4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1-5,共5页孙耀中 东方阳 尹彪 杨利利 孟宪东 董淑珍 
河北省教育厅课题(课题编号:Z2005115)
对旱作稻生育后期根系显微结构及产量形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孕穗期经过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根系,根表皮细胞脱落程度及外皮层细胞木栓化程度均减弱;皮层薄壁细胞完全裂解时间推迟且皮层变薄;根导管总面积/根横截面积增大。...
关键词:旱作稻 根系 植物生长调节剂 显微结构 产量性状 
旱稻新品种旱403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2
《辽宁农业科学》2006年第4期53-54,共2页张燕之 王昌华 郑文静 滕国锋 周毓珩 
关键词:系统选育 栽培技术 新品种 旱稻 品种比较试验 杂交组合 综合性状 辽粳326 旱作稻 产量潜力 
不同生态稻区覆膜旱作稻氮营养生理及抗逆生理特性探讨被引量:10
《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第2期273-278,共6页路兴花 吴良欢 郑寨生 孔向军 张福锁 
国家农业部"948"项目(2003Z5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970146);浙江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011102187).
不同生态稻区生态环境和栽培管理方式不同,覆膜旱作稻氮营养生理和抗逆生理与常规水作稻有些异同,尤其是体内NO3-N和NH4+N含量及分布差异很大.杭嘉湖平原区覆膜旱作稻生长前期受干热天气影响,其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体内NO3-N含量较...
关键词:覆膜旱作 氮营养生理 抗逆生理 水稻 
水稻旱地移栽技术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3年第10期10-10,共1页张文 
水稻旱地移栽是一项新兴并蓬勃发展的节水农业新技术。它继承了原有水稻旱作技术的种种优点,又解决了其产量低,品质差等影响旱作水稻发展的诸多问题,一公顷移栽旱作稻比水稻要节水6000~10000吨。
关键词:水稻旱作 移栽技术 旱作水稻 旱作稻 农业新技术 节水 松土 蓬勃发展 吉林省 产量 
浅谈我省发展旱作稻的潜力及重要性
《种子世界》2003年第4期6-7,共2页智晓明 
缺水是我国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0%,农业生产最受干旱缺水的困扰,而占农业用水65%以上的水稻生产更是首当其冲,每年均有因旱灾造成的水稻减产,大旱年份减产更多.另外,我国已加入WTO,我省农业将面临国际市场...
关键词:旱作稻生产 品种选育 品种推广 环境保护 经济效益 节水农业 
覆膜旱作稻N、P、K养分利用特征被引量:7
《土壤通报》2002年第6期421-424,共4页路兴花 吴良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970146);浙江省科技厅重点项目(011102187)资助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对覆膜旱作稻体内N、P、K养分浓度、吸收动态及N肥利用率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施肥处理条件下不同生育期覆膜旱作稻N、P、K养分浓度及吸收量均高于水作稻,尤以生育中后期较为明显;覆膜旱作稻全生育期N、P、K养分吸...
关键词:覆膜旱作 吸收量 水稻 养分利用率    
旱作稻中旱3号
《中国种业》2002年第10期62-62,共1页杨芳 
关键词:旱作稻 中旱3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旱作稻大田管理技术
《安徽农业》2002年第5期17-17,共1页荚恒斌 周维平 
1. 适期移栽 旱作稻宜采用平床旱育秧或塑盘旱育秧,秧龄25天左右、叶龄4-5叶、单株带蘖1-2个时适期移栽。整地要深耕细耙、干整干做,达到田平、
关键词:旱作稻 大田管理技术 移栽 施肥 病虫害防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