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飞机失事

作品数:36被引量:3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相关作者:朱毅麟倪娜李蓓更多>>
相关机构:伦斯勒理工学院《模具工程》编辑部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卫星与网络》《飞碟探索》《科学世界》《物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追忆哥伦比亚号 NASA领导人们对事故经历的反思
《航天员》2024年第6期75-79,共5页张颖(编译) 
2024年1到2月,几位现任和前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领导人受邀对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历史价值发表看法。其间,他们谈到了自己在“哥伦比亚”号事故中的经历、这些经历对他们职业生涯的影响,以及该事件对当...
关键词:当前任务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职业生涯 哥伦比亚 航天飞机失事 经历 
科技狂人的殖民火星计划(下)
《飞碟探索》2016年第3期50-55,共6页罗斯·安德森 高鹏 
当马斯克意识到。现在没有任何有关火星任务的书籍时,他估计美国人对太空探索已经失去了兴趣。两年后。公众对“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反应,从另一个方面更加坚定了他的看法。“这条新闻出现在当时的每一份报纸、每一本杂志、每...
关键词:火星计划 “哥伦比亚”号 科技 航天飞机失事 太空探索 新闻站点 新闻媒体 美国人 
应用化学
《国外科技新书评介》2014年第6期3-4,共2页O. V. Roussak 李蓓 
如果相关科研人员缺乏足够的化学知识,即便是简易的设计或系统都可能出现问题,从而引发灾难性的后果。1986年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就是由于气温过低致使助推火箭O型密封圈密封失效,最终酿成燃料泄漏、宇航员全部丧生的...
关键词:应用化学 航天飞机失事 O型密封圈 化学知识 科研人员 挑战者号 密封失效 助推火箭 
她在太空中永生——记美国印裔航天员卡尔帕娜·乔拉
《航天员》2013年第6期48-50,共3页晓青 
是美国科学家和航天员,也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印度裔女性。2003年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她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作为一名女性科学家和航天员,乔拉的事迹激励了更多的年轻人特别是女性,立志于航天事业。
关键词:美国科学家 航天员 太空 女性科学家 卡尔 航天飞机失事 哥伦比亚 航天事业 
太空授课 播种梦想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8期I0001-I0001,共1页李冬文 
天地对话,太空授课。2013年6月20日,这一日,注定将载入史册。这一日,浩瀚无垠的宇宙中,终于出现了第一位来自中国的为中小学生授课的女航天员!全国33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地面课堂活动,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通过电视直播同步...
关键词:授课方式 太空 播种 航天飞机失事 女航天员 中小学生 电视直播 物理现象 
小中见大
《模具工程》2012年第9期9-9,共1页
小,无处不在。小缺陷,小物件,小技巧,小智慧……留心小,关注小,其实小也不小。小中可见大。 小缺陷。大遗憾。一架造价数十亿美元的航天飞机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有三千多个重要的分系统和二百多万个零部件。只要其中一个...
关键词:航天飞机失事 系统工程 哥伦比亚号 重大事故 缺陷 零部件 小零件 起飞 
群雄逐鹿,“龙”登顶
《航天员》2012年第3期27-31,共5页李时来 奇航 
由于航天飞机计划远未实现通过可重复使用来降低成本的目标,还发生了两次航天飞机失事,14名航天员遇难的灾难性事故,最终导致美国下决心终止耗资巨大的航天飞机项目,启动“星座”计划。
关键词:灾难性事故 航天飞机计划 载人航天计划 航天飞机失事 可重复使用 评估报告 低成本 航天员 
从“天马”到“银河”——八十年代的X射线天文学
《天文爱好者》2011年第9期44-47,共4页李开封 
经历了七十年代的高速发展之后,X射线空间天文学在整个八十年代显得相对沉寂,尤其是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更是使得美国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停止了航天活动。所以,在这十年里,美国在x射线天文学上的比重有了一定下降,推动该领...
关键词:X射线天文学 年代 银河 航天飞机失事 X射线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挑战者号 航天活动 
挑战者失事25年5大谜团
《今日科苑》2011年第8期108-109,共2页孝文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73秒钟后在空中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美宇航局由此停飞了所有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当时究竟遭遇了怎样的状况,一直被重重迷雾所包围。如今,在"挑战者"号航天飞...
关键词:航天飞机失事 空中解体 飞机发射 宇航员 宇航局 美国 
100-1=0航天安全“深不可测”
《上海安全生产》2011年第4期17-19,共3页袁佳珺 施亚军(图) 
读者们应该还记得,导致2005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主要原因是发射升空时从2万余块隔热瓦中脱落下一块,打在左机翼前部的隔热系统上,以至酿成机毁人亡的航天悲剧。
关键词:航天安全 可测 航天飞机失事 哥伦比亚号 隔热系统 隔热瓦 发射 机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