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羡归公

作品数:74被引量:11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董建中周健陈锋柏桦刘凤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中期绿营公费名粮与军中财政
《清史研究》2024年第6期64-75,共12页谢殿诚 
公费名粮是绿营武官为满足营伍公用而领取的空额兵饷。在耗羡归公的基本理念下,雍正帝试图将公费名粮与正项钱粮严格区分,希冀地方武官自行管理。但随着公费名粮“值百抽二”原则的形成,以及督抚、藩司在支销上的介入,其渐被省级财政监...
关键词:清代 绿营 公费名粮 耗羡归公 军中财政 
化私为公:公私视角下清代陋规的制度化演变与近代国家转型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52-160,共9页吴争春 陈显川 
陋规是官场潜规则下不被正式制度承认但又被官民默许的各种惯例性收费,长期处于半公半私、半明半暗的状态。陋规严重损害吏治民生,但因其在传统体制下发挥着“亚财政”作用,成为国家治理的一大难题。清代曾两次尝试将陋规“化私为公”,...
关键词:陋规 耗羡归公 清末新政 财政危机 国家转型 
公私分离与地方财政的结构性调整——雍正朝地方财政改革的底层逻辑被引量:1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3年第3期147-156,160,共11页洪易易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21RC43)。
顺治、康熙时期,地方财政缺少专项公费,相关开销多由地方官承接,致使官俸入不敷出,只得征收耗羡加以补充。公私用度的混淆随之模糊了筹措公费和非法敛财间的界限。雍正朝针对财政运行中公私不分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作为起点,耗羡...
关键词:耗羡归公 养廉银 存公银 财政改革 官俸 
从“耗羡归公”浅看农村税费改革
《看历史》2022年第6期0232-0234,共3页刘婷 
康乾盛世常用来形容康熙、乾隆年间安定富足、国力强盛的景象,处于中间的雍正王朝却容易被忽视。雍正时期可以看作康乾盛世中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雍正时期的财政制度改革不仅解决了康熙末年财政亏空、央地矛盾加剧等问题,也为乾隆时期...
关键词:耗羡归公 财政关系 农村税费改革 
明清之际的火耗问题及于成龙对其治理概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年第5期149-152,165,共5页杨靖圆 
明清之际,火耗银从“一条鞭法”中出现,逐渐成为中央政府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因为火耗银关联着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各级贿赂问题,所以火耗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于成龙作为康熙年间的清廉大吏在直隶巡抚和两江总督任上大力着手解决火耗问...
关键词:火耗 于成龙 耗羡归公 
雍正朝“耗羡归公”改革:一场完美的失败
《中国中小企业》2020年第12期68-73,共6页庞溟 
一道殿试考题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四月壬戌科殿试时,谕旨命贡士"陈古今之通变,直指当世之切务",即"盖君之于民,其犹舟之于水耶,舟不能离水而成其功,人主亦不能离民而成其治"。乾隆认为"务民之本,要于轻徭薄赋",希望能从殿试中挑选出人...
关键词:轻徭薄赋 雍正朝 殿试 考题 成败得失 
养廉银无以养廉——以乾嘉时期摊捐官员养廉银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1
《史学月刊》2020年第11期28-44,共17页刘凤云 
雍正朝耗羡归公及养廉银制度的建立,是国家体制内一次"正其制度"的结构性改革,然其成效是短暂的。改革并没有改变低税收的国家财政,地方经费不足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养廉银制度中公私界限的模糊,使制度自建立伊始便充当着"地方财...
关键词:清代 养廉银 摊捐 耗羡归公 财政改革 
清代京官“养廉银”问题探析被引量:1
《兰台世界》2020年第8期131-134,共4页朱泰瑞 
耗羡归公政策推行之后,清廷为外官发放养廉银,京官收入微薄的现象没有改变。为平衡内外臣工收入差异,保障京官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清廷对这一群体也逐渐实行了"养廉银"制度。该政策在清朝中后期不断地进行调整,尤其在社会变动较大的晚清,...
关键词:清代 耗羡归公 京官 养廉银 
清雍正朝耗羡归公政策在福建的践行探略被引量:1
《福建史志》2020年第4期8-13,71,共7页林昱明 
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推行的耗羡归公政策是清代一项重要的财政改革措施,它开始在福建践行的时间较晚,施行过程也相对复杂,但其成效显著,使得福建各项财税安排较以往更为合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暴露出一些潜在的问题,需要进...
关键词:雍正 福建 耗羡归公 
《维正之供:清代田赋与国家财政(1730—1911)》
《近代史研究》2020年第3期140-140,共1页
田赋是清朝的“维正之供”,关系国计民生甚巨:田赋正项始终是清代中央政府的首要财源,田赋盈余则构成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要收入。同时,它也是民众最主要的赋税负担。该书讨论的田赋,既包括地丁银为主体的地丁钱粮,也包括漕粮,属于广义的...
关键词:地丁银 耗羡归公 田赋 地丁钱粮 维正 漕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