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幔边界

作品数:11被引量:11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滕吉文李光品张招崇董书云刘正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相关期刊:《地学前缘》《Science Bulletin》《地质论评》《高校地质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全球核-幔边界上分布的俯冲物质对超低速区的影响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23年第6期1259-1259,共1页夏群科(编译) 
超低速区(Ultra Low Velocity Zones,ULVZs)是地球核-幔边界(CMB)的异常结构,其成因极富争议。一种常见解释认为ULVZs是部分熔融状态的热化学异常体,对应的地震横、纵波速度扰动比值(δV_(S):δV_(P))大约为3∶1。此外,地球动力学模拟...
关键词:纵波速度 洋中脊玄武岩 超低速区 上升流 异常体 地幔底部 异常结构 熔融状态 
FeH_(x)的稳定性以及氢在地球核-幔边界的传输被引量:1
《Science Bulletin》2023年第14期1567-1573,M0004,共8页何宇 Duck Young Kim Viktor V.Struzhkin Zachary M.Geballe Vitali Prakapenka 毛河光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2074104,11774015,and U1930401);Youth Interdisciplinary Team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JCTD2022-16);Youth Innovation Promotion Associ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20394);Guizhou Provincial 202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bsidies(GZ2020SIG);the support from the 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 of Korea(NRF-2020R1A2C1005236);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Earth Sciences(EAR-1634415)。
地球内部水和铁的反应可以生成铁-氢合金.研究铁-氢合金可以增进对地球内部氢传输的认知.我们通过高压实验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对高温高压下具有面心立方结构(fcc)FeH_(x)(x≤1)的相稳定性、密度、氢的输运性质和熔点进行了系统研究...
关键词:离子态 第一性原理计算 氢离子 相稳定性 地球内部 熔化温度 高压实验 分子动力学模拟 
科学家首次成功获得地幔底部的完整影像
《国际地震动态》2016年第2期7-7,共1页张树良 Tkalic H Young M Muir J B 
2015年12月17日,Scientific Reports发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小组题为《地球地幔底部显著、多尺度非均一性》(Strong,multi-scale heterogeneity in Earth’s lowermost mantle)的成果,宣布成功获得地球地幔底部的完整图像,将对地球...
关键词:HETEROGENEITY 成因研究 研究难度 均一性 MANTLE 图像显示 核-幔边界 核幔边界 STRONG 化学演化 
利用地震各向异性方法研究地幔底部的形变特征被引量:1
《国际地震动态》2012年第5期8-15,共8页Andy Nowacki James Wookey J-Michael Kendall 吴萍萍 
地震波在穿过地幔底部(即D″层)时表现出很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地震波速度随着方位角变化而变化)[1-5]。D″层各向异性的形成机制一般认为是由D″层的主要相变矿物MgSiO3-post-perovskite(ppv),由于形变导致晶体的晶格定向排列引起的。...
关键词:地震各向异性 形变特征 地幔柱 底部 利用 地震波速度 核-幔边界 解释机制 
大火成岩省是地幔柱作用引起的吗?被引量:26
《现代地质》2007年第2期247-254,共8页张招崇 董书云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4-0728);国土资源部百名优秀青年计划项目
自Morgan在1971年提出地幔柱假说来解释大洋岛链的火山迁移规律以来,对于地幔柱是否存在一直存在着争论。大火成岩省以短时间内的巨量喷发为特征,这种特殊现象一般被认为是地幔柱作用的结果,原因是它可以解释大火成岩省中的许多现象:(1...
关键词:大火成岩省 地幔柱 苦橄岩 岩石圈 核-幔边界 热点 
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交换与资源和灾害被引量:70
《地学前缘》2001年第3期1-8,共8页滕吉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40 0 740 2 0 )
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圈层耦合和深层动力过程是一系列地学前沿问题的基础。地球表面所见地球物理场异常、地质构造格局、地球化学组分无一不受到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交换过程的制约 ,如地球圈层的形成与演化 ,大陆伸展与裂谷形成 ,造山带...
关键词:核-幔边界 岩石地球化学组成 地幔热柱 圈层耦合 深层动力过程 物质交换 能量变换 地球内部物质 
幔羽现象与地震电磁流体效应的可能联系——电磁流体效应和平面电流模型被引量:7
《地学前缘》2001年第2期253-258,共6页曾小苹 刘正彦 林云芳 王吉易 续春荣 
综合分析了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发生在中国的 14个强震前地磁和地下流体参量动态图像的时空演化特征 ,发现强震前这些参量均呈现十分明显的异常图形。这些图像十分复杂 ,且随时间不断变化 ,并与孕震过程有某种时空规律性联系。 90年代...
关键词:幔羽现象 地震磁流体应 核-幔边界 平面电流模型 电离层 地震前兆异常 
核—幔边界层的地球深部动力学
《地震科技情报》1998年第10期7-14,共8页Lay.,T 杜建国 
关键词:地核 地幔 核-幔边界层 地球动力学 
中生代地球系统与核—幔边界动力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地质论评》1998年第4期382-388,共7页邵济安 韩庆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9672156)
本文介绍了90年代以来地球物理学在地球磁场方面(地球磁场古强度,地磁场极性反转频率以及真极移)的研究成果,揭示了200~100Ma全球低的地球磁场古强度;124~83Ma低的极性反转频率以及170~110Ma近乎停滞的真极移。与此同时,地球表面发...
关键词:地球系统 核-幔边界 动力学 中生代 地幔柱 
核-幔相互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被引量:6
《高校地质学报》1997年第4期438-444,共7页刘亮明 彭省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核-幔边界是地球内部反差最大的一个边界,也是最重要的边界。界区的核-幔相互作用过程在整个地球动力学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概述了核-幔边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有关核幔物质的化学反应和D”层的形成、核-幔间的...
关键词:核-幔边界 D层 核-幔 相互作用 地球动力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