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贻孙

作品数:47被引量:2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杜华平李兆禄蒋寅陈国安邱美琼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画画刊》《文学遗产》《文史知识》《时代文学(下半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贺贻孙文学思想探析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2期43-50,共8页李园 
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贺怡孙研究”(FJ2019C019)。
客观、全面地了解作家的文学思想有利于对其文学作品理解和研究。贺贻孙作为明末清初的文学家与评论家,在文学思想上,主张“性灵”“学古而不拟古”“提倡民歌”“文学要表达悲愤之情”以及“强调文学对自我生命之重要”等。将贺贻孙的...
关键词:贺贻孙 文学主张 文学思想 
论贺贻孙的诗学思想——以《诗筏》《诗触》为核心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132-138,共7页韩高年 张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北简帛文献中的文学史料分类辑释与研究”(18BZW075)
诗主蕴藉是贺贻孙在《诗筏》中借评《诗》提出的诗学思想。"厚"是其内核,神厚、气厚、味厚是其构成。其体系也受到庄子哲学的影响,常表现为诗有"言外之意",同时蕴藉亦可成为诗人诗性品质的一种评价。《诗触》中,贺贻孙解《诗》常以"无...
关键词:贺贻孙 《诗筏》 《诗触》 蕴藉  
名利最为浮世重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2020年第12期26-27,共2页刘志坤 
唐人有诗云:"名利最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又云:"无论南北与西东,名利牵人处处同。"如果说这两位诗人还只是纵览横观,揭示历史和现实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清代的贺贻孙则毫不留情地将矛头对准世俗诗人,说他们"名心太急"。叶燮也对当...
关键词:当代诗人 浮世 贺贻孙 历史和现实 沽名钓誉 名利 
诗词当求厚重之作
《中华诗词》2020年第11期61-62,共2页胡迎建 
某次大赛获冠之作名句:“夕阳一点红如豆,已把相思写满天。”此空灵而擅长比拟也,然犹觉厚重不足。何谓厚重?清初贺贻孙在《诗筏》中言及诗“厚”有十多处,他说:厚之一言,可蔽风雅。《古诗十九首》,人知其淡,不知其厚。所谓厚者,以其神...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李太白 贺贻孙 诗筏 一点红 诗词 风雅 空灵 
论贺贻孙的诗学主张与审美理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45-52,共8页蓝青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清诗歌总集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A25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明清之际‘西陵十子’诗学研究”(项目编号:18WKPY84)
贺贻孙是明清之际著名的诗人与诗学家,他对明代复古派、公安派和竟陵派的诗学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分析批判的同时兼取其长,从而建构起自己的诗学体系。贺贻孙吸取公安派、竟陵派对性灵的追求,提倡诗写本色,反对字模句拟;同时强调师...
关键词:明清之际 贺贻孙 诗筏 化境 
论中国古典诗学中的“厚”被引量:10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60-71,共12页蒋寅 
"厚"作为古典诗美学中不多的绝对正价概念之一,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厚"的意识虽然很早就出现在诗歌创作中,但作为观念要到明清时期才见于诗论。竟陵派论诗尤其重视"厚"的趣味,清初贺贻孙《诗筏》对"厚"的诗...
关键词:古典诗学 概念 贺贻孙  
贺贻孙《骚筏》版本考
《宁夏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243-244,共2页李园 
《骚筏》是明末清初著名诗论家、文学家贺贻孙的楚辞学代表作。《骚筏》的文学评点特色和评骚方法独特,是一部研究明清之际《楚辞》学的重要作品。目前,学界在引用《骚筏》时,对其版本源流往往不加考察,不免出现引述与解释错误的情况。...
关键词:骚筏 版本 清道光二十六年敕书楼重刊本 
“寒鸦万点”之阵——从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说起
《文史知识》2017年第9期124-127,共4页于翠玲 
北宋词人秦观(1049-1100)有一首《满庭芳》词,其中描写景物不仅有"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的对句为人称道,还有"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三句广为传诵。清代贺贻孙《诗筏》有详细评点:"秦少游‘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关键词:《满庭芳》 秦观 北宋词人 流水 秦少游 贺贻孙 隋炀帝 景物 
潘汶汛
《中国画画刊》2015年第5期82-82,共1页董捷 
应汶汛诚约,为她写几句“关注原因”,殊感意外,不免有些跨界之虞。好在我与其父是忘年和莫逆,于是揣摸着其艺途脉络差强为之。 前些年常在各类大展的评选上阅读汶汛那些以宗教壁画为主旋律,又颇具个性语境的大作——她显然刻意剔...
关键词:文心 浣纱 国画系 中国美术学院 文殊师利 盛懋 大弟子 白石滩 贺贻孙 画中人 
诗词问语显至情
《中华诗词》2014年第9期75-76,共2页陈宗辉 
清代学者贺贻孙在《诗笺》里就说:"诗家有一种至情,写未及半,忽插数语,代他人诘问,更觉情致淋漓。最妙在不作答语,一答便无味矣。"那么,古代诗词作者是怎样巧妙运用问语、表现自己的至情呢?一是开篇发问,破空而来,警醒读者。如苏轼《水...
关键词:古代诗词 贺贻孙 把酒问青天 清代学者 诗家 《水调歌头》 把酒问月 酬张少府 近试上张水部 《天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