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文学

作品数:422被引量:884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军谭惠娟张学祥王家湘曾艳钰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常熟理工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当代外国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艾迪生·盖尔论美国黑人文学被引量:3
《当代外国文学》2016年第2期131-137,共7页王玉括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研究"(11BWW056)阶段性成果
黑人美学的倡导者与捍卫者艾迪生·盖尔尝试从历时的角度,分析美国著名黑人作家对白人主流价值观的抗争与回应、适应与认同;并在欧洲文学传统的框架内,分析以"普世"尺度来衡量文学的种族主义标准,为当下非裔美国文学批评提供了对话的舞...
关键词:艾迪生·盖尔 黑人文学 普世 
重复与修正:性别、种族、阶级主题在《看不见的人》和《最蓝的眼睛》中的变奏被引量:8
《当代外国文学》2015年第3期5-12,共8页赵文书 
国家社科项目<当代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的文化属性研究>(11BWW053)成果之一
在当代黑人文学研究中,性别冲突是个焦点问题,黑人男女作家似乎有着互不相通的文学传统。本文利用黑人文学批评中"重复与修正"的概念,对比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和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中的乱伦母题,分析后者对前者在性别议题上的颠...
关键词:黑人文学 文学传统 乱伦 艾里森 莫里森 
超越种族:莫里森新作《慈悲》中的“奴役”解析被引量:102
《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第2期35-44,共10页王守仁 吴新云 
莫里森新作《慈悲》描写了北美殖民地初期蓄奴制对黑人、印地安土著和白人契约劳工等各类奴隶的伤害,以及白人自由人如何为心灵或历史枷锁所累的情况。本文通过对小说主要人物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奴役"的本质,认为莫里森"超越种族"的视...
关键词:托妮·莫里森 种族 蓄奴制 奴役 美国黑人文学 
美国黑人文学的三次高潮和对美国黑人出路的反思与建构被引量:11
《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第1期51-59,共9页张军 
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高潮,本文以社会大环境、文学理论思潮、作家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形式为观照点,指出三次高潮中美国黑人作家对美国黑人出路的反思与构建主要体现在:第一次高潮中的"觉醒后要求‘多重认同’";第二次高潮中的"...
关键词:美国黑人文学 高潮 认同 反抗 融合 
拉尔夫·埃利森的第二部小说《六月庆典》为何难产?被引量:5
《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3期62-67,共6页谭惠娟 
1996年美国文学年会上,美国西方学院的埃里克.纽霍尔宣读了一篇题为《思想模式与创造力:论拉尔夫.埃利森为何未完成他的第二部小说》的论文,该文断章取义地将拉尔夫.埃利森生前不让自己的第二部小说《六月庆典》付梓的原因归结为埃利森...
关键词:拉尔夫·埃利森 《六月庆典》 黑人文学 
对爱进行新的思考——评莫里森的小说《爱》被引量:33
《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第2期43-52,共10页王守仁 吴新云 
莫里森小说创作的基本主题之一是爱。她曾说 :“我写爱或它的缺失。”莫里森在其新作《爱》中通过讲述美国一个黑人家族在民权运动前、中、后期的兴衰历史 ,继续从性别、种族和文化的角度对爱进行严肃的思考。本文在仔细研读作品的基础...
关键词:莫里森 小说 《爱》 文学评论 黑人文学 种族主义 民权运动 性别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族裔喧哗——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讨会综述被引量:2
《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第1期174-176,共3页张敏 凌建娥 
由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主办,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专题研讨会于2003年11月6日至8日在成都举行.四川大学副校长张肇达教授代表四川大学致欢迎词,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会长刘海平教授、副会长郭继德教授、秘书长朱刚...
关键词: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 “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讨会 综述 黑人文学 华裔美国文学 少数族裔文学 
把作家置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下研究——评《性别·种族·文化:托妮·莫里森与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学》被引量:1
《当代外国文学》2000年第1期174-176,共3页杨博华 
近年来,随着“多元文化理论”(Multicul-turalism)及“弱势文学”(Minority Discourse)在我国的译介和评论,美国黑人文学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更进一步的探索似乎都集中在黑人女作家,如尼尔·赫丝顿、爱丽丝·沃克、丽塔·达芙和托...
关键词:书评 王守仁 吴新云 文学研究专著 美国文学 
美国诗歌随想
《当代外国文学》1997年第2期111-115,共5页刘耀中 
西方世界的文艺,经过了60年代的反越战、70年代的自我中心、80年代的女权主义的历程,再加上90年代初的大儒主义和享乐至上的作风,变成了一个文艺沙漠。 现在,西方没有一个能指挥三军的统帅诗人。
关键词:美国诗歌 黑人文学 民族主义 爵士乐 “大门” 实用主义 琼斯 毛泽东思想 查尔斯·奥尔森 女权主义 
缅怀故友陈嘉同志
《当代外国文学》1996年第2期154-155,共2页吴富恒 陆凡 
无论幸福的时光还是忧伤的岁月都同样要如流水行云般飞逝。陈嘉同志离开我们竟已是十年了,而他的音容举止却生动地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与陈嘉同志相识是很久了,不但是在“文革”以前,甚至可说是在解放以前。而“文革”以前也多次在一...
关键词:美国文学研究 “文革”以前 外语教学 外国文学研究 故友 招待所 美国黑人文学 山东大学 研究中的问题 文学研究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