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庆典》

作品数:16被引量:2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谭惠娟杜璇万惠蓉叶展雷建国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淮南师范学院南京大学云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教资料》《皖西学院学报》《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更多>>
相关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六月庆典》中的种族越界与伦理质询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94-100,共7页张晨阳 张生庭 
作为美国非裔文学传统中的一个重要母题,种族越界通过关注跨越种族界限的黑白混血儿的前途与命运,展现作家对于种族问题的政治文化立场。拉尔夫·埃利森在《六月庆典》中通过关注与探讨混血儿布里斯所面对的伦理困境,对美国社会白人主...
关键词:拉尔夫·埃利森 《六月庆典》 种族越界 文化隐喻 文学伦理学批评 
种族冒充的恶作剧精灵--“布利斯”与“桑瑞德”
《今古文创》2022年第37期48-50,共3页刘蓥卿 
布利斯与桑瑞德是《六月庆典》中主人公在成长阶段中的不同姓名。白皮肤黑白混血儿的他成长于黑人之间,扎根于黑人文化。出于对白人母亲的幻想及白人世界的向往,他逃离了他的“根文化”。为了实现自己的白人志向,他通过欺骗的恶作剧方...
关键词:《六月庆典》 种族冒充 身份困境与重建 自我觉醒 
《六月庆典》文学伦理学解读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97-101,共5页许炜 徐天戍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飞散视角下拉尔夫.埃里森小说研究"(SK2014A415);"伦理视阈下维.苏.奈保尔小说研究"(SK2015A474);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国外访学研修重点项目"拉尔夫.埃里森小说伦理思想研究"(gxfx ZD2016160)
非裔美国作家拉尔夫·埃里森在长篇小说《六月庆典》中,一方面塑造了黑人牧师希克曼对求真、求善、求圣的黑人伦理的坚守;另一方面塑造了希克曼收养的白人小男孩布里斯挣扎于黑人伦理与白人伦理之间,最终以白人伦理定位人生,成为参议员...
关键词:《六月庆典》 文学伦理学批评 黑人伦理 白人伦理 
奥德修斯之旅:《六月庆典》的文化隐喻
《外国语文》2015年第1期47-51,共5页田静 
《六月庆典》围绕一个黑人父亲与白人养子之间的故事,探讨种族问题与美国民主的关系。拉尔夫·埃利森以西方古典神话为原型,以非裔美国民俗文化为源泉,把个人救赎与一个民族的文化救赎缝合在一起,以此表明黑人的历史和命运关乎美国自由...
关键词:奥德修斯 《六月庆典》 种族关系 美国民主 文化隐喻 
寻觅丢失的“身份”——对《六月庆典》的哲学解读被引量:1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42-45,共4页杜璇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六月庆典》被誉为美国的"尤利西斯"。该部小说在叙事上气势磅礴,展示了作者博大的心胸;运用巧妙的语言和恢宏的叙述结构,以"身份追寻"作为多重解码的能指符号展开宏大的叙事,表明作者批判启蒙理性的后现...
关键词:追寻 身份意识 六月庆典 哲学思辨 
论《无形人》和《六月庆典》中的黑人人性书写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63-65,共3页万惠蓉 
2011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106LX642;2011年度贺州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1SKKY39
拉尔夫·埃里森的文化融合思想和文艺评论中体现出他对黑人人性问题的高度重视,他在小说作品《无形人》和《六月庆典》中对黑人人性进行了探索与挖掘,并试图通过艺术书写引起更多人和整个社会对黑人人性的关注。
关键词:拉尔夫·埃里森 黑人人性 《无形人》 《六月庆典》 
看得见的小说——评《六月庆典》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2年第6期28-29,共2页刘晓洁 
2011年浙江省教育厅课题"拉尔夫.埃利森小说叙事研究"(Y201122376)阶段性成果
拉尔夫·埃利森的第二部小说《六月庆典》自1999年出版后,美国读者和学者对其褒贬不一,有学者认为这部小说是美国的《尤利西斯》,有学者认为小说不是埃利森真正的原意。笔者将对各种观点进行分析,不难看出第二部小说一如既往地展现了埃...
关键词:《六月庆典》 埃利森 卡拉汉 黑人文化 
身份寻求之旅——后殖民主义文化语境下的《六月庆典》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年第5期87-88,共2页万惠蓉 
2011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多元文化视域下拉尔夫.埃里森文化思想与文学创作研究"(201106LX642);2011年度贺州学院科研项目"后殖民主义文化语境下拉尔夫.埃里森研究"(2011SKKY39)
非裔美国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六月庆典》在我国尚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和研究。该小说在其表现主题、写作技巧和叙事手法上都堪称经典,可以说是对作者第一部著名小说《无形人》的超越。在此从后殖民主义文化语境出发,追踪...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 六月庆典 身份寻求 冲突与融合 
《六月庆典》的仪式视角分析被引量:1
《皖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98-104,共7页杜璇 
淮南师范学院科研项目(2011wk23)
仪式视角是深入理解埃里森的《六月庆典》必不可少的分析范畴。通过运用过渡仪式这一分析模式,来探讨小说中的仪式习俗和内涵,阐明埃里森对西方黑白二元对立神话、仪式的解构;对当时社会流行的、从社会科学的立场来解决黑人问题所持的...
关键词:拉尔夫·埃里森 《六月庆典》 过渡礼仪 分离 阈限 聚合 
探析《无形人》与《六月庆典》主题的异同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0期102-103,共2页陈超 
埃利森是美国著名的黑人作家,他一生只写了两部长篇小说《无形人》与《六月庆典》,研究这两部长篇小说对于研究埃利森的黑人文学具有重要意义。这两部小说的主题都是关于黑人身份认同以及生存发展问题的探讨,因此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
关键词:拉尔夫·埃利森 无形人 六月庆典 白人 黑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