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人》

作品数:26被引量:2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彬万惠蓉蔡玥李剑锋陈超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贺州学院辽宁师范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读书》《思想战线》《电影评介》更多>>
相关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寻找自我和个性:从后现代主义角度重读《无形人》
《文学教育》2020年第4期58-60,共3页李明霞 
在美国历史上,黑人一直作为奴隶存在,种族歧视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直到1863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在林肯总统的领导下签署了《解放奴隶宣言》,但是黑人仍然受到压迫和不公平的对待。进入20世纪以后,越来越多的美国黑人开始反对这种压...
关键词:无形人 后现代主义 自我 个性 
灼灼其华月之皎皎——评谭惠娟《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2019年第1期166-168,共3页吴玉鹏 
《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是谭惠娟教授在文化研究的视野下观照拉尔夫·埃利森的文学创作、文学思想和文化思想,探讨其多元性的文化内涵及意义的一本书,亦是美国非裔文学批评的集大成作品之一。拉尔夫·埃利森(Ralph Ellison,1914—19...
关键词:拉尔夫·埃利森 美国黑人文学 梅尔维尔 美国非裔文学 文学评论家 《无形人》 灼灼其华 文学创作 
从巴赫金的“狂欢化”角度解读《无形人》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8年第12期108-109,共2页陈石泽 
美国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小说《无形人》中充满着狂欢化特征。本文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从时空体、人物两个方面来分析《无形人》的狂欢化特点。金日酒家和哈莱姆区构成了小说中的狂欢广场,小丑、疯子和骗子等狂欢大众,是实施与体现...
关键词:拉尔夫·艾里森 无形人 巴赫金 狂欢化 
论《无形人》的成长主题
《青春岁月》2014年第5期22-23,共2页许玲 王晓巍 
As Ralph Ellison’s masterpiece,Invisible Man demonstrates the protagonist’s initiation journey from ignorance to maturity.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s initiation process of losing and re...
关键词:INVISIBLE MAN INITIATION IDENTITY 
论《无形人》和《六月庆典》中的黑人人性书写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63-65,共3页万惠蓉 
2011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106LX642;2011年度贺州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1SKKY39
拉尔夫·埃里森的文化融合思想和文艺评论中体现出他对黑人人性问题的高度重视,他在小说作品《无形人》和《六月庆典》中对黑人人性进行了探索与挖掘,并试图通过艺术书写引起更多人和整个社会对黑人人性的关注。
关键词:拉尔夫·埃里森 黑人人性 《无形人》 《六月庆典》 
黑人的自我与文化——后殖民理论视野下的《无形人》解读被引量:1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124-125,共2页万惠蓉 
2011年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多元文化视域下拉尔夫.埃里森文化思想与文学创作研究";项目编号:201106LX642;2011年贺州学院科研项目"后殖民主义文化语境下拉尔夫.埃里森研究";项目编号:2011SKKY39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长篇小说《无形人》讲述一个无名无姓的黑人青年在美国社会求学求生的艰难历程。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从文化霸权和意识形态控制等方面分析主人公"无形人"追寻自我和文化身份认同这一主题,探究美国黑人"无形...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 文化霸权 意识形态控制 黑人文化 追寻自我 
《无形人》中多重主题探析被引量:1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200-202,共3页宋铁花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个人身份、文化身份已经成为文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话题。从"无形"的内涵、种族主义的盛行、个人身份的探求、弱势群体文化身份的建构、黑人文化的重要性等方面对艾里森的小说《无形人》中揭示的多重主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无形人 多重主题 种族主义 个人身份 文化身份 
论爵士乐在《无形人》中的叙事功能
《长城》2012年第2期133-134,共2页万惠蓉 
2011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多元文化视域下拉尔夫·埃里森文化思想与文学创作研究”(项目编号:201106LX642)成果之一;2011年度贺州学院科研项目“后殖民主义文化语境下拉尔夫·埃里森研究”(项目编号:2011SKKY39)成果之一
非裔美国作家拉尔夫·埃里森(1914—1994)的长篇小说《无形人》自1952年出版至今声誉不衰,被奉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在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试图把音乐和文学研究结合起来,采用文化研究和叙事学研究...
关键词:《无形人》 埃里森 爵士乐 黑人音乐 叙事功能 
论《无形人》的二元对立叙事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151-152,共2页万惠蓉 
2011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多元文化视域下拉尔夫.埃里森文化思想与文学创作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06LX642);2011年度贺州学院科研项目"后殖民主义文化语境下拉尔夫.埃里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SKKY39)
结合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和叙事学理论,通过文本细读,发掘出隐藏在非裔美国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无形人》中表层叙事结构下的多组二元对立模式,如黑与白的对立,理想与现实的对立,有形与无形的对立等,由此构建了一个彼此交错的复杂文...
关键词:二元对立 矛盾冲突 后殖民主义 叙事学 
从美国黑人状况及埃利森经历探析《无形人》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0期84-85,共2页陈超 
埃利森作为一位美国黑人作家,洞悉美国黑人的遭遇与苦难。他从美国黑人的视角创作了长篇小说《无形人》,可以说这部小说是美国黑人历史的缩影。通过对当时美国黑人现状以及埃利森自身经历的分析,我们能更好地把握这部小说所表达的思想...
关键词:拉尔夫·埃利森 无形人 种族歧视 身份 地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