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奴制

作品数:92被引量:26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新云王守仁鲍志坤张怀久韩敏中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试述布特哈八旗的蓄奴制度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51-56,共6页姜永军 王学勤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布特哈八旗研究”(15XMZ015)研究成果之一;内蒙古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八旗制度视域下呼伦贝尔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2021ndb134)研究成果之一。
奴仆是布特哈八旗社会组织中的重要劳动力之一;布特哈八旗官兵拥有的奴仆除部分世袭奴仆外,多数是通过购买、赏赐、发遣等方式获得的。八旗制度下的奴仆往往世代为奴,只有少数幸运者通过赎身、开户、释放等方式摆脱奴籍。蓄奴制度是封...
关键词:布特哈八旗 蓄奴 索伦、达斡尔 
叙事与历史共生:评王欣、张恒良、郝富强《叙事、见证和历史:美国奴隶叙事研究》
《探索与批评》2021年第2期157-164,共8页曹韵竹 
奴隶叙事是美国文学传统中举足轻重的文类之一,其起源与发展和美国蓄奴制、废奴运动、南北战争等历史进程一脉相承。早期奴隶叙事以第一人称口述的形式奠定了该文类的传统叙事语式,这一极具表现力的形式承载着前奴隶逃离蓄奴地后对奴隶...
关键词:奴隶叙事 南北战争 第一人称 废奴运动 叙事语式 蓄奴制 奴隶制度 历史进程 
一个美国黑奴的自由之路
《外语教育》2020年第1期244-250,共7页帅立娜 
在美国黑人文学中,向往自由与对自我身份的追求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自传《道格拉斯自述》更是完美地演绎了这一主题。本文将主要分析道格拉斯在追求自由和自我身份建构过程中三个里程碑式的重要时刻:掌握读写能力...
关键词: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 读写能力 肉搏战 租借身体 蓄奴制 
作为言说者的黑奴——解读《奈特·特纳的自白》中历史人物的重塑
《外国语言与文化》2019年第2期31-39,共9页曾传芳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美国历史‘非常’事件的小说再现与意识形态批判”(15AWW005);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历史、小说、评论——历史重构的潜文本”(18SKGH088)
在美国蓄奴制社会中,黑奴只是一个符号,被当成没有思想,没有情感,没有独立人格,只配用于装点白人生活门面的非人。美国当代小说家斯泰伦认为这是非人道的做法,创作了以特纳奴隶起义事件为题材的小说《奈特·特纳的自白》,旨在重新塑造...
关键词:蓄奴制 奈特·纳特 《奈特·特纳的自白》 叙述者身份 言说者 重塑 
《宠儿》象征主义分析被引量:59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9年第12期6-8,共3页李萌萌 鲍志坤 
《宠儿》是莫里森的第五部小说,被认为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为她赢得了1988年普利策文学奖。小说讲述了逃亡女奴塞丝为了让女儿摆脱奴隶生活的厄运而将其杀死的故事。宠儿就是塞丝给死去的女儿所起的名字。这部小说最显著的艺术特色在...
关键词:《宠儿》 象征主义 蓄奴制 
《为奴十二年》:黑暗世界的自我救赎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17年第16期141-143,共3页刘源 
影片《为奴十二年》上映于2013年,由史蒂夫·麦奎因执导,讲述了自由黑人所罗门经拐骗被贩卖为奴12年的故事,是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和最佳改编剧本得主,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超高的人气。本文将在简要呈现影片《为奴十二年》的故事...
关键词:《为奴十二年》 蓄奴制 自由追寻 自我救赎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创作艺术品析被引量:1
《语文建设》2017年第6X期31-32,共2页马莉艳 
马克·吐温是美国19世纪著名文学家,《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其长篇小说代表作。小说以主人公哈克贝利·费恩在密西西比河上逃亡的过程为线索,对当时美国的社会状况以及黑人受到的迫害进行了深刻剖析。作者在小说中充分运用幽默讽刺...
关键词:《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哈克 父亲 历险记 克贝 马克·吐温 贝利 黑奴 长篇小说 黑人 蓄奴制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象征艺术被引量:1
《语文建设》2017年第5Z期25-26,共2页曹卉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被誉为美国文学的高峰。小说描写了男孩哈克贝利与黑奴杰姆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共乘木筏沿密西西比河一路漂流的历险故事。在塑造人物时,作者使用了大量象征手法,充分表现了主人公的内心...
关键词:《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马克·吐温 贝利 蓄奴制 哈克 象征手法 杰姆 
创伤与救赎——托尼·莫里森的《慈悲》主题探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96-99,共4页文毅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的作品《慈悲》反映的是17世纪末北美新大陆的蓄奴制度形成初期的社会历史背景,蓄奴制和父权文化给小说人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灵创伤。他们不甘沉沦而抗争和救赎的过程,揭示了美国历史上白人同有色人种的...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慈悲》 创伤 救赎 蓄奴制 父权文化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艺术特色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年第23期70-71,共2页刘永欣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的作品展现出其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作者强烈的民主思想和正义感,代表了吐温敢于同一切社会压迫、不平等思想和行...
关键词:《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蓄奴制 艺术特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