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莫里森

作品数:946被引量:1076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焦小婷冯英吴胜利庞好农龚玲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学治疗视域下《宠儿》中的创伤复原之路
《最小说》2025年第2期23-25,共3页穆奕汛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杰作《宠儿》深刻揭示了美国奴隶制下黑人的苦难生活,对美国奴隶制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本文从文学治疗的视域出发,对《宠儿》中黑人群体的创伤复原之路进行解读,探讨作者如何借助文...
关键词:《宠儿》 托尼·莫里森 文学治疗 
意象·人物·主题:《恩惠》中的原型解读
《淮阴工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44-50,共7页吴良红 何睦欣 
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一流课程建设视域下的古希腊罗马神话课程体系建设”(202101147012);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英国当代奇幻文学的跨媒介改编与文化传播研究”(22WWB006)。
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大多聚焦美国黑人女性的困境与挣扎。莫里森将小说《恩惠》的故事背景设定在蓄奴制萌芽的十七世纪,借用《圣经》中的神话原型,发掘隐藏在族裔美国社会中的集体潜意识。本文主要立足于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通过对《恩...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恩惠》 圣经原型批评 
论《上帝帮助孩子》中布里德的自我身份建构
《喜剧世界(中旬刊)》2024年第11期0079-0081,共3页刘晓倩 
托尼·莫里森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女作家,她的作品备受学者们的关注。《上帝帮助孩子》是莫里森在2015年以当代美国的社会为背景创作的新作品。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布莱德从一个自我否定的女孩,通过自己...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布里德 自我认同 身份建构 
解读托尼·莫里森《天堂》中的黑人创伤
《海外文摘》2024年第19期0004-0006,共3页赵嘉馨 
20世纪最著名的非洲裔美国作家之一托尼·莫里森(以下简称莫里森)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这位黑人女作家成长过程深受黑人文化和黑人历史的影响,因此,黑人传统重塑是她作品中的焦点。她的第七部小说《天堂》出版于1998年,是她获得诺...
托尼·莫里森《家》的叙事策略探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第4期100-102,107,共4页张楠 岳婧 
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传播学视角下亳州旅游文化译介与传播研究”(SK2021A1002);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文旅融合视角下亳州旅游文化译介与国际推广研究”(2022AH052575);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大数据时代的大翻译‘亳州中医药文化译介与传播’”(2022AH052578)。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家》在叙事艺术上展现了其独特的创新与深度。作者摒弃传统线性叙事,采用非线性、多层次多视角的叙事手法,通过主人公弗兰克·莫尼及其妹妹茜的视角,以回忆、梦境和现实交织的方式展开故事,展现他们逃离种族压迫后...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家》 多视角叙事 非线性叙事 象征与隐喻 
后人类主义视域下黑人女性主体的“生成”研究被引量:1
《外语导刊》2024年第3期39-46,159,共9页余薇 
广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特色创新项目“美国现当代城市文学中的‘流动性’研究”(2023WTSCX064)。
随着后人类主义思潮的崛起,后人类主义话语已成为批评理论的新前沿,为解读经典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文章以当代哲学家德勒兹的“生成”理论和布拉伊多蒂的后人类主体性理论为参照,从后人类视角解读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恩惠 后人类主义 黑人女性 流变性 游牧性 
从莫里森流动性的历史书写中看黑人女性的身份困境
《湛江文学》2024年第5期0032-0034,共3页刘雨薇 董诗翰 
文章从黑人女性与流动性的动态关系出发,以三部作品中黑人主人公身体流动和社会流动的具身体验为研究对象,分析火车、汽车等流动性媒介的出现及发展为黑人女性带来的新希望与新困境,从而试图指出黑人女性未来的发展契机。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流动性 黑人女性 身份困境 
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记忆隐喻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10-13,18,共5页徐闽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JAS20513)。
文化记忆能够锻造集体身份,通过外部媒介传达身份认同的知识与意义。文学作品作为承载历史记忆的重要媒介,对于个人记忆在文学演示过程中形成个体身份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托尼·莫里森小说中呈现的时间、空间和文字三大类记忆隐喻对于黑...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记忆隐喻 身份认同 
从拉康的镜像理论看托尼·莫里森笔下的女性身份--以《秀拉》为例被引量:1
《海外英语》2024年第1期194-196,共3页黄姗 潘宝 钱媛媛 戴雪芳 
南京林业大学2022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从拉康的镜像理论看托尼·莫里森笔下的女性身份--以《秀拉》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NFUSPITP0542。
《秀拉》是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以女主人公秀拉及其好友奈尔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展现了黑人女性突破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实现自我成长的历程。文章从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视域出发,解读秀拉和奈尔在母亲与其情人等个体小他者和...
关键词:镜像理论 女性身份 秀拉 奈尔 
《非裔美国小说艺术研究》评介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103-107,共5页王苑苑 邹惠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共同体思想研究”(21&ZD28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非裔美国小说艺术探微”(19FWWB023)
庞好农,刘敏杰.2022.非裔美国小说艺术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裔美国文学一直是美国文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非裔美国文学得到了全球学界的广泛关注。我...
关键词:非裔美国小说 托尼·莫里森 非裔美国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艺术特色 叙事策略 科学出版社 推陈出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