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希龄

作品数:434被引量:17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周秋光贺永田段锐马陵合宋钻友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南通市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熊希龄与香山慈幼院
《百年潮》2025年第2期83-88,共6页沙敏 
香山慈幼院始建于民国,1920年10月3日正式开院。仅1920年至1930年十年间,香山慈幼院就收养全国孤贫儿童1600余人;其中革命志士、殉难军人子弟等有数十名。李大钊遇害后,熊希龄将李大钊的两个儿子李光华、李欣华收入香山慈幼院作为正额生...
关键词:熊希龄 革命志士 李大钊 慈善教育 香山慈幼院 北平市 
熊希龄:建造房子是我一生的嗜好
《文史博览》2024年第7期37-37,共1页杨海亮 
熊希龄(1870-1937)去世后,胡适写了一篇《追念熊秉三先生》,其中记录了他与熊希龄在香山的一次谈话:“据我的回忆,那天晚上熊先生曾说,他一生有个奇怪嗜好就是爱建造房子。俗话说:‘官不修衙,僧不修庙。’他一生最恨这句话。”胡适还说...
关键词:熊希龄 熊先生 嗜好 胡适 房子 建造 
从反袁到附袁:谭延闿与二次革命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49-56,共8页徐秋意 江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19KBS112)。
袁世凯上台后,为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军事上极力削弱南方革命党的力量,政治上暗杀主张政党政治的国民党领袖宋教仁,经济上向列强举借2500万英镑的善后大借款,由此引发革命党发起反抗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对袁世凯一系列镇压革命...
关键词:谭延闿 袁世凯 熊希龄 革命党 二次革命 态度 
中国大学
《各界》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国大学,初名“国民大学”,创建于1913年4月,是孙中山先生为培养民主革命人才,仿照日本早稻田大学创办于北京的一所学校,最早只设法、政两科,孙中山先生自任校董,蒋介石、冯玉祥、张学良、阎锡山等曾任名誉总董事,孔祥熙、孙科等曾任...
关键词:孔祥熙 黄兴 孙科 冯玉祥 张学良 熊希龄 宋教仁 中国大学 
《均满汉以策治安折》出台过程及版本研究
《文献》2024年第2期192-206,共15页张建斌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世纪上半叶清朝的边疆与边政研究”(22&ZD231)阶段性成果。
奏折是君臣之间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环节,其形成过程受制于多方因素。清末两江总督端方所上《均满汉以策治安折》,从起草到上奏历经两年,期间几经改动,与政局变动有着密切的关联,形成的不同版本侧重不一,反映出上奏者...
关键词:《均满汉以策治安折》 端方 熊希龄 梁启超 
翰林熊希龄与香山慈幼院
《慈善》2024年第2期59-65,共7页邸永君 
谈起香山,就不能不谈香山慈幼院;而谈起香山慈幼院,就不能不谈翰林熊希龄。笔者因从事翰林文化研究多年,对熊希龄先生早有关注,崇拜有加;又与香山公园管理处诸友多有交游,情谊深厚。因此,将熊希龄先生与香山慈幼院之尘封旧事、往日辉煌...
关键词:熊希龄 公园管理处 翰林 香山慈幼院 责无旁贷 
熊希龄家风故事
《清风》2024年第4期48-51,共4页周秋光 刘雨媛 
熊希龄是中国晚清民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也是湖南湘西地区官至国务总理的第一人,他一生都投身于努力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的事业。抗战爆发后,他更不顾年迈多病的身体,到处呼吁抗日,坚持亲赴前线救死扶伤,为拯救国家民族危亡奋斗到生命最...
关键词:晚清民国时期 熊希龄 财政事业 民族危亡 高尚人格 湖南湘西 家庭教育 救死扶伤 
凤凰古城纪行
《火花》2023年第10期78-80,共3页何常灵 
凤凰古城不大,却是很有些名气。一是凤凰古城名人辈出,湘西三杰沈丛文、熊希龄、黄永玉,还有一些名人也都出自此地。二是凤凰古城风光秀丽,风景旖旋,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到古城的第一天,就对沈丛文、熊希龄、黄永玉三...
关键词:凤凰古城 观光旅游 黄永玉 熊希龄 游客 名气 名人 
福山支路12号熊希龄故居
《青岛画报》2023年第8期84-87,共4页鎏鋈 李宜臻(摄影) 
当我们沿着百年马牙石小路婉蜓而行,犹如穿越文化名人历史隧道,忽感时光倒流岁月惊艳,似与迎面而来的康有为、宋春舫、凌道扬等名人相视一笑擦肩而过。继续向小鱼山方向漫步,只见在左则出现一道长长的淡黄色的墙体和墨绿色的墙沿。墙里...
关键词:时光倒流 熊希龄 高大威猛 宋春舫 故居 文化名人 康有为 小鱼山 
熊希龄助力湘籍学子出国留学
《文史博览》2023年第8期30-31,共2页蒋国经 
清末民初,湖南沅州(今芷江)的学生远赴日本、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留学的现象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人们普遍会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沅州知府朱其懿。当时长沙有张亨嘉极力整顿湘水校经堂。
关键词:出国留学 熊希龄 湘水校经堂 沅州 助力 清末民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