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解读

作品数:68被引量:33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李龙张文显凌斌曹甜张式军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政治法律—法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行使机制改革的法学解读反思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5年第2期92-102,共11页巩固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生态环境法典化的中国实践和理论创新研究”(项目号24ZDA095)的阶段性成果。
主流法学理论把改革政策文件中的所有权概念等同于法律概念,主张从民法物权角度进行解读。这一理解在客体范围、主体身份、内容构造、行使方式、价值目标动力机制等方面都与改革实践存在偏差。这种依法律概念“倒推”政策概念的处理,在...
关键词:资源国家所有权 行使 政策话语 法学解读 反思 
改革、变法与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法学解读被引量:5
《法学家》2024年第5期1-14,190,共15页黄文艺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研究”(22JZDZ002)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自古以来就把改革称作“变法”,形成了变法图强的改革传统。“变法”是从法学角度,观察和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独特学术视角和理论框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对创新和完善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制度作出了系统化...
关键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改革 变法 法治 中国式现代化 
论法治改革的底层逻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法学解读被引量:6
《中国法律评论》2024年第5期1-13,共13页莫纪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资助计划(DF2023YS33)资助;中国社会科学院2023年重大创新项目“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研究”(2023YZD021)阶段性成果。
基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关于“法治改革”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全面和系统地剖析《决定》所规定的“法治改...
关键词:法治改革 制度法治化 制度宪法化 中国式现代化 
“天人合一”的生态法学解读
《边缘法学论坛》2022年第2期73-77,共5页陈玉新 米高扬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1HLCY018
本文从解析儒、道两家“天人合一”思想入手,反思了生态法学伦理基础的嬗变,以期为生态法学理论研究找到新的路径,提供新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天人合一 生态法学 伦理基础 
“礼治”的法学解读:基本内涵、历史定位及当今价值被引量:2
《社会科学家》2020年第6期103-108,共6页刘玄龙 李龙 
"礼"是一个古老并不断完善的体系化概念,按照不同层次,分为"礼俗""礼仪""礼制""礼学""礼治"。其中,"礼治"在这一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作为一种重要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模式,是法学学科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文章尝试从法学(治国理政)的角度出...
关键词:礼治 法学 内涵 定位 价值 
“大一统”理念的法学解读和时代底蕴被引量:2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161-167,共7页李龙 刘玄龙 
“大一统”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含丰富的法治本土资源,有必要从法学视角对其进行理论探讨。“大一统”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等主要阶段的演进,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科学内涵的理论...
关键词:大一统 理念 法学解读 时代底蕴 
全面“从严治党”是“依法治国”的政治保障之宪法学解读被引量:3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20年第1期125-132,共8页魏健馨 
2018年度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大数据视角下司法 裁判中宪法角色实证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SFB2008。
"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已于1999年通过宪法修正案写进现行宪法,表明全社会就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达成了社会共识,并以此作为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量。在世界范围内,宪法实践的经验表明,"依法治国"需要具备诸多社会基础条件...
关键词:从严治党 依法治国 宪法学 社会共识 
以电子方式作出行政行为的法学解读——概念、理论与规制被引量:5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93-103,共11页刘国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国特色国家监察理论构建、制度创新与实践运行研究”(18ZDA135)
电子方式是一种不同于书面方式的新型法律行为方式。以告知为基准时点,以状态为主要标准,可将在告知行政相对人时呈现出数据电文状态的行政行为界定为“以电子方式作出的行政行为”。电子方式的运用当然有助于提升行政效能,彰显现代科...
关键词:电子方式 行政行为 行政效能 控制权力 公法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实践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的法学解读被引量:13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7年第6期5-20,共16页姚建宗 
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圆满完成预定议程后胜利闭幕。全会通过了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从法学视角观察,这个报告确定了中国特色...
关键词: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建设 行动纲领 
司法公开的宪法学解读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481-488,共8页魏健馨 马子云 
司法部2012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立项课题(12SFB5010);天津市和瀛律师事务所的资助
法治国家普遍将司法公开作为一项宪法原则予以确立。该原则蕴涵着深厚的宪法价值,体现出对基本人权的保障和社会正义的追求,因此在世界性人权公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我国学术界、司法界对司法公开原则的认知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关键词:司法公开 司法公正 基本人权 宪法价值 社会正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