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理论

作品数:432被引量:1385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王勇赵秉志储槐植周光权侯国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学评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片面共同正犯刑事责任的探讨被引量:16
《法学评论》2002年第4期20-25,共6页林亚刚 何荣功 
片面共同正犯是否可以单方面成立共同犯罪 ,在中外刑法理论上存在争议。本文从共同正犯的理论基础着手 ,评析了大陆法系共犯学说和我国理论上关于片面正犯的各种观点。根据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 ,阐述了片面共同正犯可以单方面成立共同犯...
关键词:共同正犯 刑事责任 共同犯罪 根据 犯罪构成理论 大陆法系 刑法理论 中外 评析 中国 
比较、反思与重塑:犯罪构成理论再探被引量:18
《法学评论》2002年第3期49-56,共8页于改之 温登平 
犯罪构成理论是近代以来刑法学犯罪论部分研究的基准与核心,被视为罪刑法定主义客观、具体的再现。本文从犯罪构成理论的嬗变入手,从构成要件和要素、对刑罚权的制约和与刑事诉讼机制的一体性问题三个方面对三大犯罪构成理论的体系进行...
关键词: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模式 刑法 比较法学 刑罚权 刑事责任 
结合犯理论在我国刑法中存在的合理性质疑被引量:5
《法学评论》2002年第1期58-61,共4页向朝阳 莫晓宇 
本文介绍了结合犯理论及其在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立法概况 ,分析了在我国刑法理论中结合犯理论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冲突 ,以及结合犯与我国罪数形态理论中相关罪数形态的矛盾 ,并进一步联系我国新旧两部立法 ,对我国刑法中是否存在牵连犯...
关键词:结合犯 刑法理论 中国 犯罪构成理论 罪数形态理论 立法 牵连犯 取消 地区 概况 
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新作
《法学评论》1998年第1期30-30,共1页李学斌 
由河北经贸大学青年学者柴振国教授、包雯硕士、刘远博士等共同撰写的《新刑法理论与实践》一书,由中国物资出版社于今年八月出版了.作者在较短时间里,辛勤笔耕六十余万字,全面地介绍了新刑法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问题.这种艰苦治学的精...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 新刑法 理论与实践 犯罪对象 正当防卫 犯罪客观方面 司法实践 犯罪构成理论 单位犯罪 刑法的基本原则 
运用系统论研究中国刑法学的力著──评赵廷光主编的《中国刑法原理》被引量:1
《法学评论》1996年第6期76-82,共7页莫志强 
运用系统论研究中国刑法学的力著──评赵廷光主编的《中国刑法原理》莫志强如果说19世纪中叶产生的能量守恒、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的话,那么本世纪40年代产生的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
关键词:犯罪构成理论 中国刑法 刑事法律关系 构成要件 法定刑 运用系统 原理 系统模型 刑法学 系统科学方法 
论保证人说(上)被引量:13
《法学评论》1994年第3期24-29,共6页黎宏 大谷实 
保证人说(又称保障人说)是本世纪40年代以来兴起的研究不作为犯的最重要学说,在日本、德国已成为不作为犯的通说,并对该两国的立法和判例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该学说不仅解决了不作为犯中许多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难题,同时也对刑法理论...
关键词:构成要件 不真正不作为犯 违法性 犯罪构成理论 存在论 先行行为 刑法分则 行为人 公序良俗 理论研究 
论犯罪构成与刑事责任的关系
《法学评论》1990年第3期3-4,共2页简明 
“犯罪构成是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或基础)”这一来自苏联刑法学的传统命题,在我国刑法理论以及司法实践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说,它也是我国刑法学界公认的权威性结论。这个传统命题强调犯罪构成对于刑事责任所具有的重要...
关键词:犯罪构成理论 刑事责任 刑法学 犯罪行为 我国刑法 司法实践 刑法理论 主客观要件 主观要件 危害行为 
论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淮被引量:12
《法学评论》1989年第3期23-27,共5页刘之雄 
一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是故意犯罪的两种不同形态。对于这两者的区分标准,我国刑法学界较普遍地沿用了资产阶级国家刑法理论中的观点,认为,“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一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①相应的,犯罪未...
关键词:犯罪构成理论 犯罪既遂 我国刑法 犯罪未遂 直接故意犯罪 刑法理论 犯罪目的 刑法规定 刑事责任 刑法分则 
犯罪概念的再认识被引量:1
《法学评论》1986年第3期38-40,共3页荣谕 
研究犯罪概念的目的就在于认识犯罪的本质属性。无论如何,一种理论在认识犯罪的本质属性时,这种由该理论所揭示的犯罪的本质属性要能使犯罪从根本上与其他有关社会现象,特别是与犯罪类似的现象区别开来。这应当是我们认识犯罪概念的出...
关键词:犯罪概念 社会危害性 犯罪构成理论 我国刑法 情节显著轻微 刑事司法实践 社会现象 社会秩序 刑罚处罚 危害社会 
犯罪主体不应是犯罪构成的一个要件被引量:11
《法学评论》1984年第2期66-69,共4页傅家绪 
犯罪构成是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要的一切主观和客观要件的总和.犯罪构成理论是研究犯罪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锐利思想武器,用科学的犯罪构成理论指导我们的刑...
关键词:犯罪构成理论 犯罪主体 刑事责任能力 惩罚犯罪 客观要件 犯罪行为 社会危害性 主观方面 具体行为 罪与非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