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观

作品数:163被引量:26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庆洲彭松乔刘庭风陈伟呼海艳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清水江文书中的“风水观”与生态环境保护——以苗族、侗族“择吉冢”文书为例被引量:3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33-38,共6页杨军昌 杨宇浩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文献采集;研究与利用"(16ZDA156);中国喀斯特地区乡村振兴研究院(贵州大学)"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与贵州乡村振兴重大问题研究"(2018GDGD-ZKY002)
在已收集整理出版的清代、民国时期的清水江文书中,关于"择吉冢"的内容及其体现出的"风水观"不仅引人注目,而且地域特色鲜明。研究发现,"择吉冢"类文书中的风水观及其相应的民间风水堪舆行为的大量存在,实则是清水江流域民族社会多姿多...
关键词:生态保护 风水观 "择吉冢"文书 民族社会 清水江文书 
汉人的“风水”观念与汉赋的文学表现被引量:2
《学术研究》2016年第10期170-176,共7页姚圣良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先秦两汉民间信仰与文学研究”(14BZW042)的阶段性成果
两汉时期尚未出现"风水"之名,"堪舆"亦非用以指代风水,但实际上宫宅与墓地风水信仰皆已开始盛行于世。汉赋的宫宅风水描写,主要体现在以京都、宫苑为题材的作品中。张衡的《冢赋》,则集中反映了汉人的墓地风水观念。汉代的风水信仰,是...
关键词:汉代 风水 汉赋 文学表现 
从乡土文献看清水江流域的林木保护——以天柱文书为中心
《农业考古》2016年第1期180-187,共8页林东杰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1&ZD09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500年清水江流域文明发展史研究"(项目编号:10BZS002)
清水江流域是我国重要林区之一,当地木材贸易在清代盛极一时。在商业利润刺激下,当地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的人工造林,并在育林的过程中采取了林粮间作,结果不但有效缓解了人地矛盾,还保证了大规模、持续性的木材采伐,客观上维持了林地总面...
关键词:天柱文书 清水江文书 林粮间作 风水观念 乡规民约 
儒学视野下的“风水”观被引量:1
《兰州学刊》2014年第9期36-41,共6页史少博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 (项目编号:12BZX033)
尽管"堪舆"、"风水"概念的出现比儒学时间晚,但是古人择地而居的意识,比儒学的时间早。虽然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很难找到关于风水的有关论述,但是做为《易》之分支"术数"中的"风水"术,一直也没脱离儒学的视野。文章主要分析:儒学视野中的...
关键词:儒学 视野 风水观 
传统与认同:墓志中唐人的风水观与归葬东都被引量:1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5-8,共4页裴恒涛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3XZS022)
唐人对墓葬风水的追求是普遍现象。祖先崇拜、洛阳地域的良好风水是吸引唐人归葬洛阳的重要因素。风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唐人思想观念的有效途径。当时移居内地的非汉人群体,对华夏文化中风水观念的摄取,既表明其...
关键词:唐代墓志 风水 归葬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