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姿态

作品数:51被引量:6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赵树勤李俊吴晓东陈林侠周水涛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深圳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莽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重庆三峡学院学报》《长江文艺》更多>>
相关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非虚构写作的两种叙事范式——以河南作家梁鸿、乔叶的非虚构文学为考察中心
《新乡学院学报》2023年第8期26-29,共4页王晓丽 
2022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2022JSJYYB007)。
当下非虚构文学的创作与讨论方兴未艾,喧闹表象下存在经典作品少、问题多的尴尬。作为跨小说、散文、新闻等文体的写作实践,非虚构文学的基本特质、叙事范式等问题值得探讨。探讨梁鸿与乔叶在叙事结构、叙事人称、叙事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非虚构文学 叙事结构 叙事姿态 叙事风格 
方言腔调、叙事姿态与思想艺术转型——关于《家山》
《文艺论坛》2023年第3期70-75,共6页王春林 
从《国画》《大清相国》到《漫水》再到《家山》,王跃文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一个由“官场小说”或社会政治小说向乡村日常叙事的思想艺术转型过程。借助于地域色彩鲜明的方言腔调与缓慢沉稳的叙事姿态,王跃文的《家山》精准呈现在广大读者...
关键词:《家山》 方言腔调 叙事姿态 思想艺术转型 宗法制乡村 
月光下的“复眼蜻蜓”——评李浩《灶王传奇》兼及对先锋叙事的一种理解
《当代作家评论》2023年第2期113-120,共8页董晓可 
2022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当代山西作家的区域文学经验研究”(2022YJ055)研究成果
当下中国文学的先锋叙事,同现代主义的叙述技法息息相关,但对其理解又不应拘囿于所谓“现代主义”概念化的偏狭之见中。事实上,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迅速崛起后,当文学朝现实主义进行“再发掘”式的回归,便形成了多重元素汇聚...
关键词:先锋叙事 先锋文学 叙事姿态 叙述技法 艺术重构 壁立千仞 当下中国文学 古典与现代 
自我变化中的恒定坚守——读莫言小说集《晚熟的人》
《写作》2021年第6期94-100,共7页朱斌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审美建构”(项目编号:21BZW178)。
莫言的小说集《晚熟的人》,固然体现了作家有意识的自我突破,但在这一突破中,有些深层的东西被他执着地坚守着。这主要包括:依然力求揭示人性与生命的复杂多样;依然深入剖析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时代痼疾及其导致的人性与生命悲剧;还依...
关键词:《晚熟的人》 人性 生命 时代痼疾 叙事姿态 
论非虚构写作的反自律性及其局限
《新华文摘》2021年第4期92-94,共3页洪治纲 
非虚构写作并非一种特殊的文体,而是一种试图摆脱各种文体自律性规范的叙事姿态,或者说是一种追求“现场真实”的泛审美性叙事策略。这种叙事策略,并不是极力追求叙事自身的审美价值,而是推崇既有事实的有效性。它不仅向虚构艺术开刀,...
关键词:纪实文学 非虚构小说 文体属性 叙事姿态 报告文学 长篇通讯 虚构本质 口述史 
小说地域文化叙事姿态的坚守——读刘恒杰长篇小说《湖水蔚蓝》
《山东文学》2019年第12期157-160,共4页邹立文 
小说《湖水蔚蓝》是作家刘恒杰历时五年潜心创作的一部长篇力作。它是一部具有厚重的人文情怀、历史意识以及思想深度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嬴水湖的发展变迁为载体,讲述了嬴水河南岸的嬴南村丁、张两家四代人繁杂的恩怨情仇,通过人与人、...
关键词:恩怨情仇 叙事姿态 地域文化 思想深度 人与自然 矛盾冲突 刘恒杰 人文情怀 
袖手旁观的“深情”——重识韩东小说的叙事姿态及文学征候被引量:1
《江苏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198-204,共7页李倩冉 
韩东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特征鲜明的叙事人形象。这一叙事人大部分时候以讽刺和戏谑展示出疏离的分析姿态,而一旦触及内心隐秘的执念并泄露出伤感,又赶紧进行涂抹和掩藏。这一语调上微妙的"非稳态"于表层故事之外拓展了小说在叙事人层面...
关键词:韩东 叙事姿态 创作心理 《我的柏拉图》 
由《财神爷赵公明》至《财神到》的叙事伦理转换分析被引量:1
《长江文艺评论》2018年第6期118-121,共4页冯万红 
湖北黄冈籍神话小说家周濯街,一生致力于整理民间神话故事,他整理创作的神话小说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在质量上也堪称上乘,对当今通俗文化小说意义重大。也正是因为其通俗、耐读、有趣,才使其三部神话小说《七仙女正传》《财神爷赵公明》...
关键词:赵公明 叙事伦理 神话小说 叙事姿态 文化立场 小说家 
刘勇其人其文——兼评散文《赣江风情》的人性表达
《幸福(下)》2018年第8期12-12,共1页刘爱平 
法国作家阿兰·罗伯一格里耶认为:“传统的叙事只注意人的存在,而无视了物的主体性。”这道出了当今诸多作家走向狭隘叙事姿态的原因,当然,也有一些觉醒的作家反观现实,主动走进主体退场的客观世界。本期发表的散文《赣江风情》,...
关键词:人性 风情 赣江 散文 法国作家 刘勇 叙事姿态 人的存在 
情调的失重与韵味的变异——论新世纪文学电影改编中的叙事征候
《雨花》2017年第14期42-46,共5页赵庆超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多元语境中文学性的影像转换:新世纪中国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研究”(批准号:ZGW1313)阶段性成果
作为对一个尚处在生长阶段的文学状况的命名,'新世纪文学'名字的出场与《文艺争鸣》杂志在2006年设置的两个栏目——'新世纪理论话题笔谈''新世纪文艺学的前沿反思'——有着密切的关联,围绕这一命名的诸多文章虽然不无质疑和争辩,但可...
关键词:叙述姿态 青春叙事 小说文本 电影改编 创作主体 刘高兴 后革命时代 叙事姿态 叙事视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