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冲

作品数:2179被引量:14329H指数:6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郑永飞李三忠宁杰远许志琴张立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科学通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洋中脊俯冲的动力学过程
《科学通报》2024年第18期2534-2546,共13页廖杰 卿佳容 吴扬名 李伦 高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74104,42222406,U1901214);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2017ZT07Z066)资助。
洋中脊和俯冲带是两个端元的地质构造单元,分别代表离散型和汇聚型的板块边界.但是,二者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如洋中脊以不同形式参与俯冲.我们总结了洋中脊参与俯冲的几种主要形式,即构造环境转变后的洋中脊反转俯...
关键词:洋中脊 俯冲带 洋中脊俯冲 动力学模拟 
大陆岩石圈与地球深部动力过程的协同演化被引量:2
《科学通报》2024年第2期200-214,共15页刘丽军 陈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88201)资助。
陆地是人类最主要的栖息地,然而其下方岩石圈的性质仍存在很多未知的因素.传统的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大陆漂移是受大洋板块运动所控制,大陆岩石圈与对流地幔的物质交换局限在板块边界或热点附近,而大陆内部,尤其是克拉通的构造变形主要是...
关键词:大陆岩石圈 大洋俯冲 地幔柱 拆沉 深浅耦合 协同演化 
新特提斯单向俯冲的动力学机制被引量:16
《科学通报》2023年第13期1699-1708,共10页朱日祥 赵盼 万博 孙卫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2155203)资助。
新特提斯洋向北单向俯冲的机制涉及两个核心问题,分别是南侧冈瓦纳被动大陆的不断裂解和拼贴到欧亚大陆南缘陆块诱发的俯冲起始.本文统计了大火成岩省的分布规律,发现200~80 Ma期间,与地幔柱相关的大火成岩省主要分布于南半球,暗示该时...
关键词:新特提斯洋 单向俯冲 俯冲起始 南北半球地幔温差 欧亚大陆南缘富水岩石圈 
早三叠世-晚白垩世古太平洋俯冲:沙巴的弧前岩浆记录被引量:2
《科学通报》2023年第8期954-971,共18页王岳军 吴赛男 钱鑫 Junaidi Bin Asis 王洋 张玉芝 冯庆来 王伟涛 张培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30211,U1701641);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8B030312007,2016ZT06N331)资助。
厘定东亚大陆边缘中生代弧前岩浆记录以限定其俯冲边界及其时序,是解码古太平洋俯冲体系的关键.基于婆罗洲所处特殊大地构造位置且其具有弧前指示意义的基性-超基性岩石报道较少,本文选择菲律宾巴拉望构造带南延之婆罗洲沙巴地区开展了...
关键词:东亚活动大陆边缘 早三叠世-晚白垩世 古太平洋西向俯冲 弧前岩浆作用 沙巴地区蛇绿岩 昔加麦火成岩 
首条横跨南海古扩张脊超深水电磁测量成功完成被引量:1
《科学通报》2021年第4期405-406,共2页李福元 高妍 
2020年7~8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以下简称广海局)利用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研制的海底大地电磁仪器系统(OBEM-III),部署“海洋地质四号”船成功完成国内首条横跨南海古扩张脊的超深水海洋大地电磁调查.此次调查测线...
关键词:中国地质调查局 海洋地质 海底扩张 扩张脊 西太平洋 洋壳俯冲 电磁测量 作业水深 
持续性的板块俯冲作用开始于21亿年前被引量:1
《科学通报》2019年第31期3156-3157,共2页李曙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730214)资助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地球的板块俯冲样式随着地幔温度的降低发生过重要的转变.在地球的早期,其构造样式以滞留盖型(stagnant-lid)垂向构造体制为主,后经过短暂的、间歇性的俯冲(episodic subduction)样式[1,2],随着地幔温度的逐渐降...
关键词:板块俯冲 碱性玄武岩 地幔橄榄岩 持续性 
“岩浆引擎”与板块运动驱动力被引量:18
《科学通报》2019年第28期2988-3006,共19页孙卫东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B类先导科技专项(XDB18020000);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2016YFC0600408)资助
从能量的角度看,地球内部的热是驱动板块运动的主要能量_热能要转化为动能需要集中有序释放.在地球上,热能最主要的集中有序释放发生在洋中脊岩浆作用过程中.根据“岩浆引擎”模型,在洋中脊不断形成新洋壳,新洋壳轻而薄,老洋売厚而重,...
关键词:板块构造 板块运动驱动力 岩浆引擎 板块滑移力 俯冲起始 
西太平洋中生代板块俯冲过程与东亚洋陆过渡带构造-岩浆响应被引量:78
《科学通报》2018年第16期1550-1593,共44页李三忠 索艳慧 李玺瑶 王永明 曹现志 王鹏程 郭玲莉 于胜尧 兰浩圆 李少俊 赵淑娟 周在征 张臻 张国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601401); 国家海洋局“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GASI-GEOGE-1); 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计划;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鳌山人才卓越科学家”计划(2015ASTP-0S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山东省联合基金(U1606401)资助
中生代期间,华北与华南地块受西太平洋的板块俯冲过程、东亚大陆边缘深浅部过程的影响,其构造、岩浆、成矿、地貌演化趋势表现出一些共性,但也存在显著差异,其动力机制一般认为由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所致,但是它们是如何关联的,长期未得到...
关键词:洋陆过渡带 古太平洋板块 东亚 燕山期 大陆边缘 俯冲后撤 
云南地区的地幔过渡带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2
《科学通报》2017年第16期1752-1765,共14页薛明 王苏 徐晓雅 胡家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4106;41304076)资助
计算云南及周边地区48个宽频地震台记录的8600个远震P波接收函数,并根据参考地球模型将接收函数从时间域转换到深度域.在转换深度550 km处,将1°×1°面元内的接收函数叠加成一道信号,共获得了沿纬度28°,27°,26°,25°,24°和23°N的...
关键词:P波接收函数 面元叠加 地幔过渡带 印度板块 向东俯冲 
伊豆-小笠原地区岩石圈软流圈边界地震学证据被引量:1
《科学通报》2017年第7期711-720,共10页崔辉辉 高雅健 周元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4092;41474070)资助
岩石圈软流圈边界(lithosphere-asthenosphere boundary,LAB)是上地幔内具有负速度梯度的地震间断面.开展对俯冲带区域LAB的地震学探测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岩石圈与软流圈的相互作用以及与板块俯冲相关的地球动力学过程.本文收集了2002~201...
关键词:岩石圈软流圈边界 伊豆-小笠原地区 俯冲带 sP前驱震相 线性倾斜叠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