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编辑

作品数:693被引量:15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赵玉君谢庆立黄雅玲雷世文迟美桦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当代传播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需拥有“一桶水”──谈谈副刊编辑的基本素质
《新疆新闻界》1997年第3期54-55,共2页张列 
关键词:副刊编辑 基本素质 专业技能 作品风格 学识修养 编辑家 学养 现代生活方式 作品的思想性 报告文学 
对报纸副刊的期待与反思
《新疆新闻界》1995年第6期41-41,共1页吴缄 
时代变了,受众的文化需求也在变,对一些报纸副刊老面孔、老内容不满意了。他们希望编辑能提供全新的副刊文字,期望副刊给他们一种新的感受。这种期望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关键词:报纸副刊 受众 文化需求 副刊编辑 亚文化群体 文化传播价值 文化冲突 纯文学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模式 
行业报副刊要办出自己的特色被引量:1
《新疆新闻界》1995年第5期45-45,共1页张健文 
行业报与综合性报纸相比,报道面相对来说比较窄,因此行业报的副刊办起来难度要大一些。如何在“报纸大战”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办出自己的“专业味”特色,为读者所喜闻乐见,是行业报副刊编辑认真探讨的一个课题。 行业报副刊应面向职工 ...
关键词:行业报 副刊编辑 文学性 报纸副刊 贴近生活 知识性 思想性 综合性报纸 西部建设 个性特色 
立足本地 眼睛向下 着力引导 倾心培养——报纸副刊作者队伍建设浅议
《新疆新闻界》1995年第4期44-45,共2页列子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新闻事业发展很快,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已达2000多种。这使得报纸副刊的类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远不是几十年前,甚至几年前的那种形态和结构。变化特别显著的是读者、作者也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一批被称作报纸作家...
关键词:作者队伍建设 报纸副刊 立足本地 写作能力 学者名士 文学期刊 形态和结构 新闻事业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副刊编辑 
检阅·奋起——新疆报纸副刊好作品评选浅析
《新疆新闻界》1995年第4期29-30,共2页梁彤瑾 
新疆报纸副刊研究会成立以来,已经连续组织了4届好作品评选活动。参加评选的报社一年比一年踊跃,参评的作品数量一年比一年增多,作品质量一年比一年有所提高。 开展副刊好作品评选活动,增强了报纸副刊的创优意识,调动了副刊编辑的工作热...
关键词:报纸副刊 作品评选 新疆 副刊编辑 重大题材 美学价值 地域特色 民族特色 文艺通讯 研究会 
民族地区报纸副刊特性浅议
《新疆新闻界》1995年第1期42-42,共1页袁禧 
副刊作为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性已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时效性于一体的报纸副刊,其综合艺术和地域特色的体现程度,成为衡量副刊质量与品位的重要标志。而少数民族地区报纸副刊的特殊性,则在于其地...
关键词:副刊特性 少数民族地区 地方特色 报纸副刊 民族特色 博尔塔 副刊编辑 地域特色 特殊性 新闻性 
走向生活深处——自治区报纸副刊田野笔会散记
《新疆新闻界》1994年第3期38-38,共1页高延明 胡锦秀 
记者下乡采访可以说是家常便饭,而编辑下乡,特别是由多家报纸副刊编辑组成采访团集体下乡采访却是非常难得的。新疆新闻学会报纸副刊研究会为了让编辑的感受发展变化中的基层团场火热的生活,特意组织了“105团田野笔会”,这对副刊编辑...
关键词:报纸副刊 副刊编辑 走向生活 新疆新闻学会 准噶尔时报 工人时报 《新疆日报》 新疆教育 程万 两者区别 
采用新闻手段办报纸副刊的尝试
《新疆新闻界》1993年第4期35-35,共1页庄雪华 
报纸副刊是报纸的组成部分。报纸副刊的新闻性,如何体现于副刊文章的艺术性之中,从前年7月份开始,兵团《新生报》进行了一年多的尝试与探索。副刊不“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新生报》有专门的读者群,我们报社上下都明确认识到,副刊不...
关键词:报纸副刊 新闻手段 要闻版 人员转变 教育版 新闻版 副刊编辑 工作方针 中心工作 约稿信 
时代呼唤新闻文学
《新疆新闻界》1993年第2期34-34,共1页朱华昆 
新闻文学,确实存在于新闻领域——当有了发布新闻的报纸以及多品种报道体裁的出现,当有了报纸的文艺副刊以及多品种文学作品的出现,便有了新闻文学。新闻文学是新闻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其范畴包括报告文学、特写、散文、诗歌、杂谈、随...
关键词:新闻文学 副刊版 报纸副刊 文艺副刊 报道体裁 新闻报道 文学作品 副刊编辑 发布新闻 周末版 
有师指导
《新疆新闻界》1992年第5期44-44,共1页张列 
每个人一生要结识和相识很多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而我们的学问、道德,乃至言谈举止都有师指导。然而,中国也有一句批评人的话叫作“好为人师”,含着贬意。看来这似乎有点矛盾,其实是一个客观和主观,客体和主体之间的问题。这些...
关键词:高庚 副刊编辑 维吾尔语 诗稿 阿尔斯 对我说 宣传任务 三人行 发过 《红灯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