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体

作品数:153被引量:614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晓昌金鹏康谭洪新罗国芝何青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给水排水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PAC为混凝剂时高岭土悬浊液的混凝条件及絮凝体形态学特征被引量:6
《给水排水》2007年第11期143-145,共3页王广华 王晓昌 金鹏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278067);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2E_215)。
通过显微摄像仪对絮凝体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态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岭土悬浊液的最佳混凝pH为7~8,在低投药量时,压缩双电层和吸附电中和是主要的混凝机理,在高投药量条件下,则是卷扫絮凝起主导作用。絮凝体平均粒径...
关键词:高岭土 形态学 絮凝体 分形维数 
以TEOS为硅源的聚硅氯化铝的絮凝性能及残留铝研究被引量:3
《给水排水》2005年第4期46-48,共3页赵华章 朱志慧 李久义 裴元生 栾兆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238020)。
用正硅酸乙酯(TEOS)与AlCl3溶液合成硅铝分布均匀的新型聚硅氯化铝[PASC(A)]混凝剂,并对其进行除浊性能试验。研究了产品B值、Si/Al摩尔比和絮凝体系pH对除浊性能及其在水中残留铝的影响,还与传统方法合成的PASC(B)做了比较。结果表明,P...
关键词:聚硅氯化铝 残留铝 絮凝性能 TEOS AlCl3溶液 硅源 除浊效果 正硅酸乙酯 硅铝分布 性能试验 除浊性能 传统方法 摩尔比 铝含量 混凝剂 絮凝体 正电性 低残留 合成 B值 pH Si 投药 最佳 
强化絮凝工艺中絮凝体特征参数分析与研究被引量:3
《给水排水》2005年第3期33-36,共4页常颖 张金松 王宝贞 汪义强 黄晓东 赫俊国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资助项目(2002AA601120)
通过对混凝反应过程中絮凝体特征参数,即粒径分布、平均粒径、分形维数的分析,进行强化絮凝网格与普通网格絮凝型式的比较,从而对絮凝过程中强化絮凝网格的微涡旋及动力学控制指标对絮凝体形成的影响给出定量描述,并以此为基础优化絮凝...
关键词:絮凝体 絮凝工艺 混凝反应 混凝处理 絮凝过程 粒径分布 改善 水浊度 基础 特征参数 
黄河泥沙架桥絮凝体分形结构的动态演变研究被引量:7
《给水排水》2004年第11期1-5,共5页李冬梅 梅胜 谭万春 金同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0 0 780 4 3)
黄河泥沙架桥絮凝试验研究表明 ,剪切絮凝条件下泥沙絮凝体的最佳絮凝结构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在整个剪切絮凝过程中 ,泥沙絮凝体的分形结构从疏松多孔、开放的分枝状DLCA构造 ,逐步演变到密实的最佳RLCA构造后 ,又开始呈现疏松脆弱结构...
关键词:絮凝体 絮凝条件 絮凝过程 黄河 泥沙 试验研究 搅拌 密实 凝结 剪切 
絮凝体的分形特性研究被引量:14
《给水排水》2004年第5期5-10,共6页李冬梅 谭万春 黄明珠 金同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078043)
试验现象及电镜照片研究表明,絮凝体表面和内部具有高度不规则性,絮凝体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具有分形特征。从絮凝体的密度、孔隙率,絮凝体的粒径分布,絮凝体的强度、沉速,絮凝条件与分数维的关系并结合黄河泥沙试验,概述了絮凝体的分形...
关键词:分维 粒径分布 絮凝体沉速 絮团密度 絮团强度 
气浮技术在水库水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8
《给水排水》2000年第9期4-6,共3页刘文江 戴之荷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气浮技术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 ,并从气浮的特点、气浮池的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对气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认为气浮水处理法对含有藻类、悬浮物或有色、味的水库水 。
关键词:气浮技术 絮凝体 压力溶气罐 溶气释放器 水库水 
微絮凝过滤技术的应用和分析被引量:4
《给水排水》1992年第5期5-8,2,共5页王中民 叶洪辉 陈继志 
本文从介绍深圳市东湖、大涌、笔架山等三座已建成投产的微絮凝直接过滤水厂的工艺设计和运行情况入手,针对该工艺要求进水水质稳定、含污颗粒小而密实和深圳水源浊度低、变化大及短期含藻量高等特点进行了总结。既肯定了这种工艺可节...
关键词:微絮凝 直接过滤 工艺设计 浊度 沉淀池 絮凝体 水质稳定 凝聚剂 进水水质 池前 
影响侧向流翼片斜板沉淀去浊效果因素的分析被引量:2
《给水排水》1992年第1期15-18,2,共5页陈滨 
本文作者通过实际测试,分析了进水均匀性、絮凝效果及翼片格数对侧向流翼片斜板沉淀去浊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翼片 斜板 沉淀处理 浊度 絮凝效果 絮凝体 效果因素 排泥 沉淀作用 浓缩过程 
反应池与沉淀池间衔接方式的一次试探
《给水排水》1991年第5期11-12,共2页汪广丰 
反应池与沉淀池间以往多设过渡区,这不仅降低了沉淀池容积的利用率,且常存在沉淀池布水不均匀的现象。笔者在上元门水厂改造工程中,采用竖流折板反应池与斜管沉淀池直接衔接的布置方式,经两年多生产运行证明,达到了预期效果。
关键词:沉淀池 反应池 布水 沉淀区 上元门 折板 混凝沉淀工艺 过渡区 絮凝体 流态 
旋流圆形构筑物排泥问题的改进被引量:1
《给水排水》1989年第4期26-26,共1页孙国臣 
旋流圆形构筑物在给水处理中经常被采用,特别是中、小型给水处理厂中常采用其做为反应池,也有的水厂用做稳压井等。但该池的排泥问题,始终未能很好地解决,因此有必要加以改进。旋流反应池其工艺布置为:进水管,它是沿圆的切线方向进入的...
关键词:排泥管 反应池 给水处理厂 进水管 切线方向 压井 工艺布置 絮凝体 池壁 池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