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缺失

作品数:31被引量:15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小萍朱淑贞赵旭东赵蕴晗胡丽英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咸阳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新智慧》《启迪与智慧(下)》《科教导刊》更多>>
相关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中国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父亲缺失与成长小说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4期117-121,共5页刘彧 
成长小说,亦称启蒙小说,此概念最初源于德国,是西方近代文学中常见的一种文学类型。成长小说主要描写主人公自少年至成年,自天真无知到成熟世故的历练过程。本文以金源一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深院大宅》为研究载体,以一位少年的视角,展现...
关键词:金源一 《深院大宅》 父亲缺失 成长小说 
中国南方民间叙事中“父亲缺失”解析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64-68,共5页王承斌 
在人类历史文化中,父亲形象象征了权威和力量、规则与秩序。民间叙事中出现的“父亲缺失”现象,不仅意味着现实生活中保护和秩序的缺失、精神上的迷惘,还表现出人们对父和父权的不满、对“父”之责任的呼唤以及困境中渴望得到帮助的心...
关键词:民间文学 父亲缺失 文化思考 
父亲缺失的创伤体验与文学救赎——李娟散文创作论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7年第11期131-133,共3页陈经纬 王春晓 
李娟以清新自然的文风而闻名,她的作品被誉为"阿勒泰精灵的吟唱"。然而,作者却在文章中隐含着自己难以启齿的童年创伤——父亲缺失(father absence)。作者于单亲家庭长大,由此产生了隐秘而深刻的心理创伤,而文学创作则成为作者精神救赎...
关键词:父亲缺失 创伤体验 李娟 文学救赎 
鲁迅小说“父亲缺失”现象的精神分析被引量:3
《学术交流》2015年第6期203-208,共6页吴铜虎 
浙江省教育厅高等学校访问学者专业发展项目"鲁迅小说创作的精神分析解读"(FX2014180)
鲁迅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唯独没有清晰的父亲形象。"父亲缺失"既是鲁迅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鲁迅小说的创作现象。如果以精神分析的视角去探究,我们会发现,鲁迅小说中常常以母子关系、兄弟关系、叔侄关系来替代父子关系。因为关系...
关键词:鲁迅小说 父亲缺失 精神分析 
无父时代的两难与内省——冯沅君小说论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24-27,共4页汪剑豪 汪鹰豪 
冯沅君小说有一个鲜明的特点:父亲的缺失。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它是冯沅君对五四时代的艺术寓意概括。并对冯沅君小说中的爱情与母爱的冲突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无父时代爱情的隔绝状态、逃离的现代性断裂;最后发掘出小说中蕴含着的...
关键词:父亲缺失 寓意 断裂 现代性恐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