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体验

作品数:79被引量:12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贾振勇王志章高明华刘凌康凯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记忆深处》:“记住黑暗,是为了看到光明”
《舞蹈》2024年第6期66-73,共8页李念霖 
以作家张纯如研究、书写南京大屠杀事件为背景,由佟睿睿担任总导演的历史题材民族舞剧《记忆深处》,2017年9月首演于南京紫金大戏院,此后在北京、上海、合肥等地巡演,均引起轰动。这部集艺术性、历史性、教育性于一体的舞剧被侵华日军...
关键词:记忆深处 李秀英 疼痛感 模拟性 民族舞剧 三人舞 创伤体验 南京大屠杀 
湖南省青少年心理创伤的流行与分布特征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4年第4期810-817,共8页彭玮婧 张成成 胡宓 肖水源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XJK24ASM001):“健康促进”理念下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行为的培育策略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903404):联合经典统计学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和检验青少年自杀危险性动态预测模型:前瞻性队列研究。
目的:了解湖南省青少年创伤事件和创伤体检的现状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在湖南省十四市/州选取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对青少年的创伤事件、创伤体验、精神健康问题以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测量。结果:创伤事件的...
关键词:创伤事件 创伤体验 青少年 
重述、疗愈与告别——鲁迅的创伤体验与《野草》写作被引量:1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35-145,共11页刘志权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平民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平民文学史建构研究”(21BZW1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野草》处于前期鲁迅向后期鲁迅转型的过渡期,借此探究鲁迅这一阶段的心路历程,对理解鲁迅有重要意义。种种迹象表明,《新青年》团体的解散及兄弟失和事件的双重打击,对鲁迅造成了心理创伤并导致了《野草》的形成。从妙手偶得的《秋夜...
关键词:创伤心理 《野草》 文明批评 
创伤体验如何激发民族情感——抗战悼亡诗歌的文学实践
《现代交际》2024年第3期89-101,124,共14页赵刘昆 张振宇 
抗战悼亡诗歌中的创伤体验丰富而真实,既有个人的创伤体验,也有群体的创伤体验。在完形心理的作用下,人们普遍追求民族国家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而现实中的残缺与理想中的完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由此催生出民族国家生存的焦虑感。在对“是...
关键词:抗战悼亡诗歌 创伤 民族国家意识 完形 归因 
都市创伤与自我救赎:沈从文小说创作心理论
《内蒙古电大学刊》2023年第5期50-54,64,共6页宁海雪 
沈从文对自己在都市中的定位从自卑的“乡下人”转变为自傲的“乡下人”,在这一变化中,他以“乡下人”的文化定位和湘西世界为救赎对象,完成都市创伤的治愈。在治愈都市创伤和自我救赎的过程中,沈从文的创作以诉说“双重苦闷”表达置身...
关键词:沈从文 创伤体验 都市书写 创作心理 
激情年代的外省记忆与成长启蒙的小城叙事——严英秀小说《狂流》主题论
《飞天》2023年第6期136-142,共7页安少龙 
严英秀擅长写知识分子,尤其是女性知识分子的成长及情感探索题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领域,在甘肃作家群中独树一帜。近年来,她尝试将自己独特的写作向度与本土文化资源深度融合,并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下进行聚焦书写。在她所擅长的爱情...
关键词:创伤体验 女性成长 严英秀 作家群 叙事维度 成长启蒙 本土文化资源 女性知识分子 
鲁迅的创伤体验与记忆方式——以《野草》《朝花夕拾》为考察中心
《嘉兴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89-95,共7页孙士棋 
记忆是鲁迅创作中的重要主题、资源与言说对象。鲁迅涉及记忆的文本,揭示了他深层的人格特质和精神世界。鲁迅童年的生活体验与记忆使得他易于感受到一种创伤感,尤其是父亲的病与死影响着他生命的始终;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野草》...
关键词:鲁迅 创伤体验 记忆方式 《野草》 《朝花夕拾》 自传 
日本现代女作家的战争创伤体验与反战书写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112-120,共9页彭旭 
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日本近代以降女性作家的文学书写与中国认知研究”(项目编号:留金选[2021]55号);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东亚儒学视域下《孟子》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项目编号:2002Z061703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日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2JD710011);齐鲁工业大学校级优秀教学团队项目“‘三进’背景下日语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
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叙事方式,在艺术地再现战争创伤记忆的同时,亦使之更加丰富立体、拥有更广阔的解读空间。在日本,不论二战期间还是战败后,一些有良知的女作家借由女性身份和独到的女性视角,通过个性化的叙事还原战时记忆,展现战...
关键词:日本 现代女作家 战争创伤 反战书写 
自体神经生物调节技术对释放抑郁大学生创伤体验的运用与启示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125-128,共4页马千珉 郑香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依恋关系的修复对大学生抑郁群体的干预与效用研究”(项目编号:2021SJB0547);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重点课题“后疫情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职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索”(项目编号:21SZA-010)。
近年来大学生抑郁群体呈显著增加趋势。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行动力减退、社交退缩、兴趣缺乏、日常生活料理能力差、学习效率低下,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等常见症状已严重影响学生本人的学习、生活和人生发展。研究表明,抑郁情绪与...
关键词:自体 神经生物调节 抑郁 大学生 创伤 运用 
疫情下的“危”中之“机”——新冠疫情创伤后成长及表现
《心理与健康》2023年第1期20-21,共2页刘正奎 赵雨睛 
新型冠状病毒是人类本世纪遭遇的最重大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我们度过了猝不及防的2020年、反复胶着的2021年和常态忍耐的2022年。这场持续的疫情让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创伤体验:感染者受到的身心损伤、密接者经历的严格的隔离措施、普...
关键词:公共卫生危机 创伤体验 自我调整 隔离措施 创伤后成长 疫情 人际交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