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枯病

作品数:10被引量:1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古方芳黄长安饶雪琴王文相徐瑞琳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农家之友》《福建农业》《安徽农业科学》《广东农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24%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治荸荠杆枯病药效试验被引量:1
《广西植保》2015年第2期29-30,共2页覃凤涛 吕超燕 李玉涛 贝学武 
选用24%噻呋酰胺SC不同剂量和25%苯醚甲环唑EC1200倍液对荸荠杆枯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用药3次,每次用药间隔7d,第3次药后7d,24%噻呋酰胺SC1000倍液和1200倍液对茡荠杆枯病的防效达68.53%以上,和25%苯醚甲环唑EC2000倍液的防...
关键词:马蹄杆枯病 噻呋酰胺 苯醚甲环唑 
板栗胴枯病的防治对策
《福建农业》2013年第7期24-25,共2页曾三英 
板栗胴枯病又称腐熟病、杆枯病,是板栗主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有些地区发病很严重。常成片发生,全株枯死.如不及时防治.开发种植的栗园将毁于一旦。板栗胴枯病除了用药物防控外.在生产实践中还可根据其发病规律,总结管理栽培中的...
关键词:板栗胴枯病 防治 发病规律 有害生物 杆枯病 主产区 腐熟 病害 
荸荠新品:桂蹄二号
《农家之友》2012年第5期59-59,共1页农科 
特征特性:苗期25天,大田繁苗期50天~60天,繁殖系数20倍。大田生育期140天~150天,有较强的分株能力。不易感杆枯病,花穗形成较早,植株高度约95厘米~105厘米,颜色浓绿,匍匐茎粗0.5厘米,球茎大,呈扁圆形,脐微凹,横径3.5...
关键词:繁殖系数 花穗形成 植株高度  生育期 杆枯病 苗期 大田 
荸荠杆枯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措施被引量:2
《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18期141-141,143,共2页赵玉华 
荸荠杆枯病是影响荸荠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在荸荠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生,可危害植株茎杆、叶鞘和花器。介绍了该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荸荠秆枯病 症状 病原 发生规律 防治 
荸荠杆枯病预防新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2005年第5期15-15,共1页夏红明 张勤 
关键词:荸荠 杆枯病 症状表现 发病条件 预防技术 
荸荠杆枯病药剂防治技术初讨被引量:7
《湖北植保》2002年第3期13-14,共2页邱建福 吴金元 
荸荠杆枯病 (Cycindrosporiumeleocharidislentz)是荸荠上最主要的病害。在防治上采用轮作换茬等农业防治方法可取得一定效果 ,但药剂防治仍是综合防治中的一种有效措施。采用多菌灵、灭病威、甲基托布津、杆枯净等药剂做试验 ,得出叶...
关键词:杆枯病 药剂 防治 荸荠 
斑即脱防治荸荠杆枯病药效试验被引量:5
《广东农业科学》2001年第4期44-45,共2页李人柯 饶雪琴 黄长安 古方芳 
斑即脱防治荸荠杆枯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斑即脱 1 0 0 0倍液对荸荠杆枯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在 95%以上 ,1 50 0倍液的抑制率在 90 %以上 ,田间防治效果在 85%以上 ,对荸荠生长和环境无任何不良影响。
关键词:荸荠 斑即脱 杆枯病 杀菌剂 药效试验 
荔浦县荸荠杆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被引量:3
《广西园艺》2000年第3期27-28,共2页江发茂 
关键词:广西 荸荠病害 杆枯病 发生规律 
荸荠杆枯病的发生与防治被引量:5
《安徽农业科学》1999年第4期378-379,共2页王文相 张爱芳 徐瑞琳 陈宁 张俊长 
描述了荸荠杆枯病的症状、形态、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药剂筛选结果表明:50% 果病克、36% 粉霉灵和多菌灵对该病菌有较好的效果。并制定出一套防治方法,经过1997 和1998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防病效果。
关键词:荸荠 杆枯病 生物学特性 流行规律防治 
桂北荸荠杆枯病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被引量:1
《广西农学报》1996年第1期20-21,共2页王毓浔 陈家贵 
荸荠又称马蹄,系桂林地区传统特产,近年种植面积呈扩大趋势,1994年达72510亩,产量130000吨,分别比1993年增加57.3%和77.6%。但由于杆枯病为害,已成为制约本地区荸荠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1 发生为害概况 荸荠杆枯病俗称“马蹄瘟”,主...
关键词:荸荠杆枯病 发生动态 防治对策 流行原因 发病特点 初侵染源 桂林地区 发生分布 多菌灵 发生为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