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毒性

作品数:1481被引量:6800H指数:3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孙蓉金若敏黄伟马双成汪祺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医药卫生—毒理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吴茱萸肝毒性研究进展
《药物评价研究》2025年第1期221-230,共10页朱叶寒 周梦娇 汤露环 吴梦茹 徐振娜 陈妍妍 窦志英 姚雅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204760)。
吴茱萸是中医古籍及现代药典中记载的传统中药材之一,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功效,临床应用广泛,但因其近年来引发的肝脏毒性而受到广泛关注。经研究发现不同基原的吴茱萸所含的肝毒性成分有所差别...
关键词:吴茱萸 肝毒性 生物碱 吴茱萸碱 吴茱萸次碱 去氢吴茱萸碱 炮制 配伍 
死亡受体信号通路在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致大鼠肝毒性中的作用研究
《环境与健康杂志》2024年第2期105-110,92,共7页綦峥 孔凡字 高海云 王彦富 
2023年度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23-KYYWF-1032);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计划(20221212051189)
目的探讨新型溴代阻燃剂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TBC)对大鼠肝脏的毒性作用,并从死亡受体途径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先通过急性毒性试验确定TBC的急性毒性为无毒,再将清洁级Wistar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染毒组(0...
关键词:三-(2 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 肝脏毒性 死亡受体信号通路 
含何首乌中药制剂首荟通便胶囊大鼠13周重复给药毒性研究被引量:1
《毒理学杂志》2023年第4期312-321,共10页崔丽娟 李斌 岳玲 王梦琳 关永霞 陈雪 姚景春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2021CXGC010508)。
目的评价含何首乌的已上市中药制剂首荟通便胶囊的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0.75、1.5和3 g/kg)的首荟通便胶囊,每日1次,连续13周,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灭菌注射用水。试验期间观察动物的一...
关键词:首荟通便胶囊 何首乌 肝毒性 大鼠 毒性研究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杠柳毒苷肝毒性评价被引量:2
《中国药物警戒》2023年第7期742-748,共7页陈林珍 王璇 张晓朦 马志强 陆珊 吴嘉瑞 赵崇军 张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204753);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子项目(ZYYCXTD-C-202005-10);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研立项项目(2020MZ298-110101)。
目的基于斑马鱼模型初步探讨杠柳毒苷的毒性靶器官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斑马鱼(4dayspostfertilization,4 dpf)暴露于不同浓度(低浓度1μg·mL^(-1),高浓度1.5μg·mL^(-1))的杠柳毒苷溶液中24 h,统计杠柳毒苷对斑马鱼的致死率;10%致...
关键词:杠柳毒苷 肝毒性 斑马鱼 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转录组学探讨京尼平致肝毒性机制
《中国药物警戒》2023年第2期177-180,218,共5页王晓慧 张帆 夏文彬 魏玉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960646、82004080)。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转录组学的方法阐释京尼平所致肝毒性的机制。方法 网络药理学:通过检索TCMSP、Pharmmapper、STITCH和CTD数据库筛选及预测京尼平潜在作用靶点,同时以“chemical and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为关键词在DisGe...
关键词:京尼平 肝毒性 网络药理学 转录组学 
基于3D肝细胞模型评价盐酸胺碘酮重复给药肝毒性
《中国药事》2022年第12期1414-1423,共10页林铌 刘鑫磊 孙百阳 俞月 耿兴超 周晓冰 李波 
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创新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关键技术”(编号2018ZX09201017-001)。
目的:建立3D肝细胞微球模型并用于评价盐酸胺碘酮及联用肝药酶诱导剂利福平或抑制剂酮康唑时的重复给药肝毒性。方法:采用诱导分化的HepaRG和HHSteC细胞混合共培养构建3D肝细胞微球模型,对HepaRG诱导分化后形成的胆管结构功能进行验证,...
关键词:3D肝细胞模型 肝毒性 盐酸胺碘酮 重复给药 利福平 酮康唑 联合用药 
基于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抑制探讨二蒽酮的潜在肝毒性被引量:3
《药物评价研究》2022年第9期1779-1785,共7页汪祺 杨建波 文海若 马双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973476)。
目的基于胆红素代谢酶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靶点评价何首乌中二蒽酮类成分的潜在肝毒性。方法采用Discovery Studio 2.5软件的From Receptor Cavities模块对UGT1A1酶蛋白空腔进行自动识别,将反式-大黄素-大黄素二蒽酮(trans-...
关键词:分子对接 胆红素代谢酶 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 何首乌 二蒽酮 肝毒性 
何首乌醇提物及单体体外肝细胞毒性研究被引量:8
《中国药物警戒》2022年第7期728-732,共5页陈子涵 杨建波 陈智伟 马双成 魏锋 孙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773874,8197347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1708901);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重大协同创新项目(2017-I2M-1-013)。
目的 利用体外实验研究何首乌70%醇提物、不同洗脱组分及从组分中分离获得的部分单体化合物的肝细胞毒性作用。方法 培养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及正常人肝细胞(L02细胞),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分析肝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情...
关键词:何首乌 肝毒性 芦荟大黄素 细胞周期 肝细胞 
脂联素拮抗亚砷酸钠诱导C57BL/6小鼠肝毒性作用研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年第10期334-337,共4页杨渊 胡昌军 符锦玉 龚亚波 戴宗英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JJ3048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60597)资助。
探讨脂联素(Adiponectin,ADN)对亚砷酸钠诱导C57BL/6小鼠肝毒性的干预效应。方法:采用健康雄性C57BL/6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分为4组,即对照组,亚砷酸钠(Sodium Arsenite,SA)染毒组,ADN干预+SA染毒组和ADN干预对照组。小鼠经SA(10.0 mg/kg....
关键词: 肝毒性 脂联素 炎症信号 
基于二相代谢酶探讨何首乌肝毒性风险及其发生机制被引量:1
《中国药物评价》2021年第4期284-287,共4页逄瑜 汪祺 
国家自然基金(基于何首乌固有肝毒性假说的物质基础及肝毒性作用机制研究81773874)。
基于二相代谢酶阐释何首乌的毒性作用机制,结合临床报道与文献研究,推测何首乌致肝毒性作用机制是由于服用何首乌后,其中的蒽醌、蒽酮类原型成分堆积,抑制了胆红素代谢酶UGT1A1酶的活性,使胆红素代谢受阻蓄积引起中毒;二相代谢酶UGT1A1...
关键词:何首乌 肝毒性 UGT1A1酶 蒽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