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套》

作品数:68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婷解志熙李琦周娟凌逾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武汉商业服务学院闽南师范大学中国戏曲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文学教育》《人文天下》《南腔北调》《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套中人挣扎与救赎:张爱玲《连环套》中霓喜人物命运解读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71-77,共7页余丽丹 
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流散视域下印裔女作家的叙事特点研究”,项目编号:SK2021A0784。
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及其作品风格悲凉,其笔下作品多从女性本体出发,对特定历史时期从属于男性的传统女性命途给予无限的关照与书写,传达出一位女性作家对女性生存境遇的同情与悲悯。张爱玲以自己独特的笔触,揭示男权社会制度、传统文化习...
关键词:张爱玲 《连环套》 霓喜 悲剧 
沉沦与失语——论《连环套》霓喜的命运悲剧
《今古文创》2021年第21期10-11,共2页王凡 
作为张爱玲一部颇具争议的小说,《连环套》开辟了书写两性关系的新领域。张爱玲以深刻冷静的笔调,讲述了一名社会底层女子跌宕起伏的情感与生活的传奇故事。借霓喜悲惨苍凉的一生,张爱玲揭示了旧社会传统女性缺乏自我意识、丧失话语权...
关键词:张爱玲 《连环套》 霓喜 命运悲剧 
《连环套》
《当代》2021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董辰生 
《连环套》套中悲情人生
《戏剧之家》2020年第13期228-228,共1页张敬雅 
张爱玲的中篇小说《连环套》以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女主人公霓喜悲情又苍凉的一生,充斥着大时代背景下女性的无助。让霓喜这样一个可悲又可怜的人活生生地再现于读者面前,将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展现给读者,真实揭露了传统女性精...
关键词:张爱玲 悲情 日常生活叙事 
会通视野下文本内外因素结合的文学史考索——从张爱玲《连环套》“腰斩”说开去
《东南学术》2019年第6期214-221,共8页胡明贵 
《连环套》自1944年1月至6月在柯灵主编的《万象》月刊上连载,第六期后却戛然而止,因而引发了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的“腰斩”事件。关于张爱玲“腰斩”《连环套》的原因,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里牵涉到文学史料的运用与方法问题,有...
关键词:文学史料 张爱玲 《连环套》 考索 
京剧名伶脸谱之刘春利
《中国京剧》2019年第9期38-39,共2页江洵 
京剧武净演员刘春利幼入陆华云创办的长春科班,从董凤岩等学艺。他出科后搭各班,颇受观众认可,与李永利、李春利、王永利并称"武净四利"。刘春利长期辅佐武生名伶周瑞安,为其配演《战马超》的张飞、《艳阳楼》的徐世英、《红梅山》的孙...
关键词:刘春 脸谱 京剧 《连环套》 《长坂坡》 瑞安 孙悟空 莲花湖 
《连环套》:傅雷的“误读”与张爱玲的“诉说”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9期136-139,共4页袁伟平 
张爱玲小说《连环套》刊布四期之后,傅雷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一文中,以其现实主义的立场,从内容、主题、逻辑、人物和语言等五个方面几乎全盘否定了《连环套》的价值。傅文发表当月,张爱玲以《自己的文章》针对傅雷的否定不仅阐释了自...
关键词:"张氏现实主义" "妇人性"书写 "参差对照"法 
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的《连环套》解读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49-52,共4页陈琪 
张爱玲在《连环套》中借助霓喜的遭遇,呈现她对女性悲剧命运的理解: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缺乏必要的自我意识,对自身价值产生误解,甘愿沦为男性的附庸;男性掌控着话语权,使女性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女性为了生存而走进无爱的婚姻,在灵...
关键词:张爱玲 《连环套》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悲剧 
张爱玲小说中色彩的女性叙事——以《连环套》为例
《南腔北调》2019年第4期78-82,共5页刘小玲 
张爱玲熟练地运用着色彩进行言说,让读者在或华丽、或凄凉的光与影里感受着人物的命运悲欢,人物性格的复杂或苍白,人物底色的明丽或苍凉。《连环套》中霓喜的一生,苍白的底色上,以肉黄色为主色调,讲述一个女性的初绽、蓬勃与寂灭。肉黄...
关键词:张爱玲 色彩 女性叙事 
作为转折点:再论张爱玲的《连环套》——从“黑与红”意象的对照谈起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年第4期57-60,72,共5页杨柯倪 
张爱玲曾提出"强烈的对照"和"参差的对照"两种写法,并表示在自己的创作中更加偏爱后者。本文分析《连环套》,以其中"黑与红"意象的浓烈对照为切入,解剖霓喜"彻底"而"不平凡"的人物形象,从而论证《连环套》的创作相对更接近"强烈的对照"...
关键词:强烈的对照 黑与红 彻底而不平凡 参差的对照 转折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