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坂坡》

作品数:34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杨高鸽朱文相冯海荣池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戏曲学院运城学院中央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大众文艺(学术版)》《民间传奇故事》《曲艺》《文史知识》更多>>
相关基金: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谈糜夫人人物形象与表演特色——兼记谢锐青向王瑶卿学演《长坂坡》始末
《中国京剧》2024年第9期15-21,F0002,共8页冯海容 
《长坂坡》是以武生应工的赵云为主演的一出剧目,早年剧中的甘夫人、糜夫人都是戏份较轻的配演。经王瑶卿与杨小楼改编,增加了糜夫人中箭投井的情节,“跑箭”“掩井”的表演就成为以赵云为主的戏中,旦角较为重要的场次。王瑶卿教授谢锐...
关键词:王瑶卿 谢锐青 水泥地面 表演技法 表演特色 旦角 甘夫人 一顺边 
从京剧《长坂坡》管窥厉慧良的“老戏新演” 纪念厉慧良百年诞辰
《中国戏剧》2023年第8期46-48,共3页李鑫艺 李文才(摄影) 王梓丞(图片整理) 
京剧武生名家厉慧良1923年出生于江苏南通的海门,2023年正逢其百年诞辰。这位文戏可演《捉放曹》《四郎探母》《失空斩》《洪羊洞》,武戏擅演《挑华车》《林冲夜奔》《巴蜡庙》《铁笼山》《八大锤》《艳阳楼》的大武生依靠其扎实的艺术...
关键词:《四郎探母》 厉慧良 新编剧目 艳阳楼 捉放曹 失空斩 百年诞辰 京剧武生 
临猗新庄锣鼓杂戏抄本《长坂坡》考述
《中国戏剧》2022年第6期73-75,共3页杨高鸽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949年以来蒲剧发展口述史研究”(项目编号:2018B150);黄河文化生态研究院项目“黄河中游民间锣鼓乐的收集与整理研究”(项目编号:HH202018);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表演专业视唱练耳校本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J2021599);运城学院博士启动项目“蒲剧打击乐节奏研究”(项目编号:YQ-2018002);山西省社科重点课题“山西音乐文物中的打击乐图像研究”(课题编号:SSKLZDKT2018124)研究成果。
锣鼓杂戏,是晋南农村祭祀民俗活动中流行的仪式性戏剧形式。因其演唱时不使用丝弦类乐器伴奏,仅以锣、鼓等打击乐器伴奏而得名。当地民众称其为“杂戏”“杂剧”“杂耍”“土戏”等等,它依附于当地的祭祀仪式,目的是娱神、酬神,祈求神灵...
关键词:锣鼓杂戏 乐器伴奏 戏剧形式 娱神 祭祀仪式 宗教祭祀 打击乐器 演出形态 
夜半无人时,猴子铿铿锵
《民间传奇故事》2022年第2期14-17,共4页熙轩 
夜深了,兵部尚书刘子丰正在营帐里秉烛处理公务,忽然听见一阵锣鼓声,雨点般敲个不停,扰乱心绪。这是《长坂坡》的出场鼓点,密集的锣鼓点子,催动着他身上每个毛孔。刘子丰站起身,走出营帐。
关键词:兵部尚书 锣鼓声 《长坂坡》 
红光罩体困龙飞 丹气冲开长坂围——京剧杨派《长坂坡》解析
《中国京剧》2021年第11期44-48,共5页衣麟 
传统京剧《长坂坡》可以说是武生演员的试金石。该剧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写赵子龙单骑救主,赵云的忠勇千古少有,令人佩服。据说杨小楼当年常以此戏为打炮戏,他的派头、脚底下、白口、神气都堪称典范。常听老先生们聊起,当年杨...
关键词:传统京剧 赵子龙单骑救主 台下观众 堪称典范 《三国演义》 
京剧名伶脸谱之刘春利
《中国京剧》2019年第9期38-39,共2页江洵 
京剧武净演员刘春利幼入陆华云创办的长春科班,从董凤岩等学艺。他出科后搭各班,颇受观众认可,与李永利、李春利、王永利并称"武净四利"。刘春利长期辅佐武生名伶周瑞安,为其配演《战马超》的张飞、《艳阳楼》的徐世英、《红梅山》的孙...
关键词:刘春 脸谱 京剧 《连环套》 《长坂坡》 瑞安 孙悟空 莲花湖 
梅兰芳一句戏词的“争论”
《北京观察》2017年第2期74-79,共6页宗绪盛 
民国十四年(1925年)8月份《京报》附设第一种周刊之《戏剧周刊》中,记载了这样一件因为梅兰芳所演《长坂坡》戏中的一句只有两个字的戏词所发生的一场“争论”。梅兰芳是人们喜爱的戏剧大师。自1904年阴历七月初七11岁那年,在北京广...
关键词:梅兰芳 争论 戏词 《长坂坡》 1904年 《京报》 长生殿 周刊 
从《长坂坡》之糜夫人看传统剧目的流失
《中国京剧》2016年第11期44-51,共8页李玉茹 
对于当今很多旦角明星来说,《长坂坡》中的糜夫人是个不屑于一演的角色,她们认为这是个区区配角,演了好似降低了身份。好旦角不愿意演糜夫人,而长靠武生又凤毛麟角,于是《长坂坡》就很少上演了,即使上演,整出戏也不精彩。
关键词:《长坂坡》 传统剧目 旦角 武生 
“武戏文唱”的经典之作——观摩厉慧良先生《艳阳楼》有感
《中国京剧》2016年第7期82-83,共2页吴国瑞 
1962年我在中国戏曲学校学习期间,有幸一连观摩了厉慧良先生的三个代表剧目:《艳阳楼》《长坂坡》《钟馗嫁妹》。特别是《艳阳楼》这出戏,让我记忆深刻。应该说敢动这出戏的人,都有比较扎实的工架、武打基础。而看了厉先生的这出戏...
关键词:“武戏文唱” 观摩 《长坂坡》 戏曲学校 三个代表 人物 剧目 
国戏师生 惜别王金璐先生
《戏曲艺术》2016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王梓丞 李锋 宋庭远 
2016年6月1日,我院教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金璐先生因病去世,享年97岁。6月7日,国戏师生在八宝山殡仪馆送别王金璐先生。王金璐擅演剧目有长靠戏《挑滑车》《长坂坡》《潞安州》、短打戏《林冲夜奔》《战宛城》《安天会》《扒蜡...
关键词:师生 京剧表演艺术家 《林冲夜奔》 《长坂坡》 博采众长 殡仪馆 生前 剧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