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鬼簿续编》

作品数:42被引量:5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韩伟表孟繁仁杨海中谭晓娟胡斌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海洋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郑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传奇故事(百家讲坛)(蓝版)》《中国典籍与文化》《沧州师范学院学报》《文学遗产》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天一阁蓝格钞本《录鬼簿续编》作者研究述评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2024年第2期84-90,共7页邹知 
明天一阁蓝格钞本《录鬼簿》后附有《续编》一卷,并有贾仲明对《录鬼簿》的增补,为现存孤本,问世后即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对于《录鬼簿续编》的作者为谁,一直以来存在很大争议。有些学者认为是贾仲明作,有些学者认为是无名氏作。...
关键词:作者 天一阁 录鬼簿续编 贾仲明 
《三国演义》被嫌弃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蓝版)》2020年第11期48-48,共1页南郭刘勃 
作为具有“开山”意义的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在现代备受推崇,可在古代却备受嫌弃。关于罗贯中生平的记载,最早见于元末杂剧作家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其中只说他檀作散曲和i迷语,却没提他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由此可见,即使...
关键词:杂剧作家 贾仲明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录鬼簿续编》 长篇章回小说 散曲 段子 
冻苏秦衣锦还乡
《民间传奇故事》2019年第11期63-63,共1页李法 
《冻苏秦》,全名《冻苏秦衣锦还乡》,又名《衣锦还乡》,元代无名氏撰。《录鬼簿续编》《太和正音谱》见有著录,现今流传的版本只有一种,即《元曲选》丙集本。本剧演苏秦由穷困潦倒到发迹变泰的故事。战国时期,苏秦、张仪本为结义兄弟。...
关键词:苏秦 还乡 《太和正音谱》 《录鬼簿续编》 《元曲选》 发迹变泰 战国时期 无名氏 
《录鬼簿续编》应是贾仲明所作被引量:1
《戏曲研究》2014年第2期110-121,共12页曾永义 
前言元人钟嗣成《录鬼簿》,其天一阁旧藏的"明蓝格钞本",在明初贾仲明补作的【凌波仙】吊词后,附有《录鬼簿续编》。此书记载元明间戏曲、散曲家简历、剧目;其内容体例和钟氏《录鬼簿》大致相同。但不划分作家时代、不作挽词。所著录作...
关键词:贾仲明 录鬼簿 杂剧作品 钟嗣成 元明杂剧 明初 波仙 杨景贤 高文秀 关目 
贾仲明戏剧:有沉实 有通脱
《戏剧丛刊》2013年第5期90-96,共7页于学剑 
贾仲明:(1343——1423年以后)自号云水散人,云水翁。原籍山东淄川,后来移家到兰陵(今属临沂市)。《录鬼簿续编》记载他:“天性明敏,博究群书。善吟咏,尤精于乐章隐语。尝传文皇帝(明成祖朱棣)于燕邸,甚宠爱之。每有宴会,...
关键词:贾仲明 《录鬼簿续编》 戏剧 临沂市 明成祖 记载 
罗贯中与对联文化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2012年第11期8-11,共4页王茂盟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一九三一年,郑振锋、赵万里、马廉三人在宁波天一阁偶得《录鬼簿》二卷及元末明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其中《续编》中罗贯中小传明确记载:“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这一记载是今天所...
关键词:罗贯中 对联文化 《录鬼簿续编》 文献记载 《录鬼簿》 元末明初 贾仲明 天一阁 
古海钩沉——《录鬼簿续编》粗探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147-148,共2页康惠 
对于浩如烟海的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典籍的研究,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录鬼簿续编》是元代戏曲家钟嗣成所著《录鬼簿》的后续书籍之一,是迄今为止研究元末明初时北曲杂剧发展的唯一重要史料,对于我国戏曲史及元明文学的研究都有不...
关键词:古代典籍 录鬼簿续编 研究 
“万里黄河万卷书”系列之七 罗贯中寄寓刘玄德
《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7期126-146,共21页陈为人 
一人生就是客居。我六岁随父亲支援内地建设,从上海来到山西太原的西北炼钢厂(即太钢的前身)。寄居太原半个多世纪,我早把"梁园当故园",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太原人。20世纪30年代初,文学史专家郑振铎等三人从宁波天一阁藏书中发现了...
关键词:罗贯中 《录鬼簿续编》 黄河 万里 玄德 寄寓 30年代 20世纪 
《录鬼簿续编》所载“罗贯中”写不出《三国》《水浒》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1年第9期27-29,共3页李孟儒 
《录鬼簿续编》[1]所载"罗贯中"与其他材料记载的小说家罗贯中在思想性格、行止等方面截然不同,《风云会》与《三国》《水浒》在许多问题上有很大差异,两个罗贯中不是同一人。因此《录鬼簿续编》所载"罗贯中"写不出《三国》《水浒》...
关键词:《录鬼簿续编》 罗贯中 《风云会》 
中国古典诗歌的品读
《中国教师》2009年第23期32-34,共3页侯学平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形象生动,表意含蓄蕴藉,言近旨远。只有细细品味,披文入境,才能得其真意,品出真情趣。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是刘庭信元曲[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中的诗句,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说它“语极俊丽”。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 《录鬼簿续编》 品读 形象生动 含蓄蕴藉 言近旨远 贾仲明 情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