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

作品数:142被引量:5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蒲荣郭继德任动王列耀洪雁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安徽师范大学莆田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上海戏剧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2018到2019看什么? 沪上剧院2018-19演出季一览
《上海戏剧》2018年第4期65-65,共1页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新演出季以"遇见未来"为主题。在"致敬经典"版块中,大制作戏剧接连登台。本季的东方名家名剧月,包括了上海沪剧院的《敦煌女儿》,赵志刚及其赵氏工坊的越剧音乐剧《红色娘子军》和星·杂剧《永不...
关键词:上海沪剧院 演出季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 《红色娘子军》 《潘金莲》 《春香传》 哈姆雷特 
观川昆同台演《潘金莲》被引量:1
《上海戏剧》2015年第5期12-13,共2页杨晶蕾 
今年与上海昆剧团一起完成“寻亲访源”的是川剧。作为上海观众,观看经典川剧折子的机会是很难得的。这次交流演出选择了水浒戏中的潘金莲故事,两剧种分演四个折子,分别是《游街》(昆)、《打饼戏叔》(川)、《挑帘裁衣》(昆)和...
关键词:《潘金莲》 上海昆剧团 水浒戏 川剧 故事 武松 演出 剧种 
在传承中重塑经典《潘金莲》
《上海戏剧》2014年第10期34-35,共2页忻颖 
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上海昆曲团将推出由昆三班的青年艺术家沈昳丽、袁国良领衔主演的《潘金莲》。这次《潘金莲》的再次排演,由老艺术家梁谷音、计镇华和刘异龙担纲艺术指导。原班的创作人马亲自挂帅传承,结合青年演员的表演特...
关键词:《潘金莲》 传承 青年艺术家 艺术指导 表演特色 青年演员 继承发展 80年代 
“五班三代”传承经典
《上海戏剧》2014年第9期F0002-F0002,共1页
上海昆剧团今年夏天继续举办夏季集训,此次集训上昆依旧将传承作为重点,分别传承了《金雀记·乔醋》、《幽闺记·拜月》、《盗甲》等经典折子戏,及《潘金莲》、《三打白骨精》两台大戏。《潘金莲》由老艺术家梁谷音、计镇华和刘异龙担...
关键词:传承 《潘金莲》 表演艺术家 三代 上海昆剧团 艺术指导 折子戏 集训 
西寄巴山:祝福魏明伦
《上海戏剧》2001年第5期46-47,共2页刘平 
1998年,说起来,已是上个千年的旧事了。那一年,川剧艺人“水上漂”《变脸》上海滩,《中国公主杜兰朵》倾情北京城,作者皆为四川魏明伦。 魏明伦,这是当今中国艺坛上一个相当响亮的名字。那个发自西南一隅的每一次“苦吟”,都会酿造出一...
关键词:魏明伦 巴山 杜兰朵 川剧 反封建主题 中国公主 《潘金莲》 王子 诸葛亮 《静夜思》 
一曲催人泪下的人性悲歌——评川剧《变脸》
《上海戏剧》1998年第6期14-17,共4页黄光新 
四川省川剧院在第五届中国艺术节隆重推出的六场川剧《变脸》,由该院中年表演艺术家任庭芳领衔主演,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浓郁的巴蜀风情,鲜明的艺术个性受到行家和新老观众的一致欢迎,成为当地新闻媒体争相评介的热点。这出由“梨园怪...
关键词:人性悲歌 川剧 上漂 封建意识 魏明伦 表演艺术 艺术个性 重男轻女 《潘金莲》 戏剧空间 
戏妖魏明伦
《上海戏剧》1998年第9期14-16,共3页陈祖芬 
魏明伦1993年底访问泰国时,友人对泰国人妖说:中国的戏妖来了所谓戏妖,无非是指魏明伦多写妖戏,或者说不知他有什么妖术写出那些叫人意想不到的戏。其实关于魏明伦是戏剧第一,还是杂文第一,众说不一,于是就叫他鬼才。
关键词:魏明伦 《潘金莲》 贾平凹 文化经济 贾宝玉 安娜·卡列尼娜 空手道 吴祖光 剧作家 写检查 
巴山鬼才魏明伦台湾出书感慨多——《魏明伦剧作选》后记
《上海戏剧》1998年第2期26-28,共3页
仰仗吾师吴祖光先生及其仲弟吴祖强先生合力推荐,促使台湾新象文教基金会邀请我带领自贡市川剧团赴台演出《潘金莲》。经过频繁穿梭的隔海电传洽商。终于在今年早春二月如期成行。宝岛十日留连,时短情长,获益非浅。其中最幸运的一次机遇...
关键词:魏明伦 《潘金莲》 杜兰朵 台湾 山鬼 意大利 北京京剧院 诸葛亮 吴祖光 中国公主 
昆曲《潘金莲》大有肯定之处
《上海戏剧》1987年第4期35-36,共2页陈多 
看了上海昆剧团演出的《潘金莲》,觉得大有可以肯定之处。戏由“嫁夫惊丑”演起,一开场就突出呈现了红颜命蹇的美妻与心地善良的丑夫之间的不协调,作到了“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下的“游街重逢”、“戏叔别兄”、“...
关键词:上海昆剧团 狮子楼 艺术成就 表演程式 观众心理 戏剧演出 何来 审美修养 杀夫 中事 
《潘金莲》一议
《上海戏剧》1986年第4期48-,共1页鲁兵 
新编川剧《潘金莲》是个说理剧,虽然也不乏动人以情之处,而主要的突出的是喻人以理,借《水浒》中的一桩公案,来说明作者的有关伦理和道德等方面的观念。正因为如此,作者才有可能按照自己的需要调兵遣将,于是吕莎莎、施耐庵、贾宝玉、安...
关键词:施耐庵 《水浒》 贾宝玉 安娜·卡列尼娜 正象 历史人物 越国 文艺作品 主题思想 八十年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