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

作品数:508被引量:1444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薛建国刘淑彦张成会刘朝霞叶振昊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医药临床杂志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李杲《脾胃论》浅析被引量:16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年第1期46-48,共3页李冬 
《脾胃论》是金元时期李东垣的代表作,也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重视脾胃,其对脾胃的认识具有独到的见解,被后世医家誉为“补土派”的代表人物。李杲认为脾胃乃元气之本、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乃人体精气升降之枢纽,若“内伤脾胃...
关键词:李东垣 学术思想 脾胃论 
新安医家治法创新被引量:1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年第12期1085-1085,共1页王键 黄辉 蒋怀周 
富有创新精神的新安医家,在理、法、方、药诊疗思维的各个环节都有创新发明。笔者认为,在治法创新上除“固本培元”外,新安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还形成了“调理脾胃”、“养阴护阴”、“准《伤寒》法”等特色治法。“调理脾胃”法与...
关键词:新安医家 治法 从脾胃论治 调理脾胃 固本培元 临床实践 《脾胃论》 创新精神 
论李东垣升脾阳思想及其影响被引量:2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第5期502-502,共1页刘海英 
关键词:升阳 李东垣 脾胃学说 治疗 阴火 《脾胃论》 阳气 补脾 名方 中指 
外感热病饮食护理体会
《中医临床与保健》1993年第4期47-48,共2页束永红 
根据病情的性质与变化,拟定饮食忌宜,及时对患者和家属交代清楚,既能深化护患之间的感情交流,更主要地是能通过饮食护理达到助正抗邪目的,特别是外感热病,因其邪热炽盛,正气易耗,变化急剧,饮食护理就尤显重要,兹谈谈粗浅体会。
关键词:外感热病 邪热炽盛 感情交流 粗浅体会 膏粱厚味 五畜为益 五果为助 《脾胃论》 辛燥 微烦 
试论脾胃与外感病被引量:1
《中医临床与保健》1991年第4期41-43,共3页吴致中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东垣《脾胃论》问世以来,历代医家对脾胃学说更为重视,调理脾胃已成为临床治疗内伤杂病的一个重要法则。现试就脾胃与外感病的一些问题浅述如下。一、脾胃不足是导致外感病的基本原因中医...
关键词:外感病 脾胃功能 脾胃学说 内伤杂病 《脾胃论》 东垣 感受外邪 外感疾病 中医理论体系 外感热病 
《脾胃论》对预防保健学的贡献
《中医临床与保健》1991年第2期47-48,共2页刘学俭 
《脾胃论》是东垣脾胃学说的精华之论。他以脾胃为中心,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预防保健方法,兹简述于下: 一、调护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劳逸、七情六淫。
关键词:《脾胃论》 预防保健 东垣脾胃学说 脾胃为后天之本 生化之源 气运衰旺图说 小便数 六淫 真阴 脾胃虚弱 
儿科医话三则
《中医临床与保健》1990年第4期37-38,共2页郭占霞 
安徽中医学院儿科教研室主任郭锦章,从事中医儿科40余年,临床重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善于分析病理,用药灵活,尤其对小儿疑难杂证,确有独到之处,现将临床随诊笔记,摘录三则报道如下。一、阳虚发热阳虚发热《内经》日“阴虚生内热”谓之常...
关键词:阳虚发热 医话 胃虚 《脾胃论》 疑难杂证 气虚身热 东垣 《景岳全书》 气不足 脾胃虚弱 
试论李杲“养生当实元气”的预防保健思想被引量:1
《中医临床与保健》1990年第1期57-58,共2页王三虎 
李杲的预防保健思想是以充实和保养元气为重点着眼于饮食起居。其保健措施简便。因此,探讨其预防保健思想的理论渊源和措施内容,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理论渊源李杲关于脾胃→元气→诸病的发病观。
关键词:李杲 预防保健 脉无胃气 内外伤辨惑论 气不足 通评虚实论 李泉 《脾胃论》 阴火 卫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