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斑点》

作品数:208被引量:10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黄宏武范圣宇胡妮温晶晶王卫红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短篇小说(原创版)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从《墙上的斑点》看意识流小说的翻译技巧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年第3Z期98-100,共3页余斌 
伍尔芙原名弗吉尼亚·斯蒂芬,出生于1882年的英国,于1941年辞世,享年59岁,是当时社会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评论家。伍尔芙虽为一名女性,但其创作的作品推动了整个现代小说的发展,也让意识流小说根深蒂固,使其在文学界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意识流小说 伍尔芙 现代小说 尼亚 小说人物 蒙太奇手法 短篇小说集 斯蒂 艾米莉·勃朗特 男权主义 
从《墙上的斑点》看意识流小说的表现技巧及其翻译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第12X期119-120,共2页陈鋆 
宁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
在21世纪之初的时候,在西方兴起了一种新的小说创作方法,被人们称之为意识流小说。它和传统的小说创作方法不同,主要是为了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通过文字来展示恍惚迷离的人类心灵世界,是一种新的小说流派。"意识流"本身是一个心理学术语...
关键词:意识流小说 小说流派 “意识流” 心理学术语 小说艺术 意识流动 表现技巧 刻画人物 早期作品 关联翻译理论 
从《墙上的斑点》看意识流小说的表现被引量:1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第11X期47-48,共2页王卫红 
《墙上的斑点》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是英国的著名作家伍尔芙的作品。小说向我们描述的是主人公通过看到墙上的斑点而引起的一系列遐想。伍尔芙对主人公头脑中所涌现的各种意识流动进行描写,从而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本人对人类生活状态...
关键词:意识流小说 伍尔芙 意识流动 全知视角 叙述视角 吸着 视角转换 中所 指示词 象征意义 
《墙上的斑点》中时间意识的审美分析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第08Z期53-54,共2页代艳莉 
一、探究意识流时间感受本质康德曾说:"时间和空间并非事物的客观属性,而是人类直观的先天形式。"20世纪,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竞争越来越大,生活节奏变得很快,工业的发展占用了很多居住用地。这些发展和变化让人们...
关键词:居住用地 时间意识 朝生 探究意识 审美分析 意识流小说 伍尔芙 后现代 生活水平 客观属性 
伍尔芙意识流作品《墙上的斑点》的叙事策略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第07X期49-50,共2页雒琨琨 
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是20世纪早期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之一。伍尔芙的小说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谈论心灵的想法。苏·罗(Sue Roe)曾评价她"以心灵的视角这种特别设计的方式塑造着小说的叙事,并提出比线性发展更有条理的...
关键词:伍尔芙 意识流小说 心理时间 小说叙事 故事时间 物理时间 叙事时间 Virginia 叙述声音 叙事声音 
伍尔芙《墙上的斑点》中痛并快乐的生存思想被引量:2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第5期101-102,共2页林晓平 
《墙上的斑点》讲述了“我”在一个冬日的午后看见了墙上的一个斑点,从而引发出了一系列的遐想。通过这个斑点联想到了很多事情,进一步进行思考。而这些思考却不断地被打断被切割,使文章支离破碎。整篇文章看起来像是毫无关联的遐想...
关键词:《墙上的斑点》 伍尔芙 快乐 现实生活 小说家 弗吉尼亚 书籍阅读 自言自语 
从《墙上的斑点》看意识流折射的社会现实被引量:1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第14期86-87,共2页李芳 李志珍 
一、引言《墙上的斑点》发表于1919年。作为一篇典型的意识流小说,同传统小说的创作方法不同的是:没有介绍人物、安排情节、描绘环境及评议人物的心理活动,而是直接表现小说叙述者的心理,全文写面目模糊、可能是个女性的"我",看到墙上的...
关键词:《墙上的斑点》 内心独白 象征暗示 意识流 社会现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