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巨变》

作品数:408被引量:26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曾金华刘起林萨支山张卫中范家进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在美学风格的背后--《山乡巨变》的成就与成就中的问题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3期114-123,共10页李娜 
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描写1950年代末合作化运动中的湖南益阳山乡,其喜剧性、抒情性的美学风格至今为人称道。这一美学风格得以成立,依托于周立波对合作化未来非常乐观的认识与一种“新从旧中升起来”的历史感,以及由此带来的...
关键词:周立波 《山乡巨变》 自在感 历史实际 
在美学风格的背后——《山乡巨变》的成就与成就中的问题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1年第6期25-36,共12页李娜 
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描写1950年代末合作化运动中的湖南益阳山乡,其喜剧性、抒情性的美学风格至今为人称道。这一美学风格得以成立,依托于周立波对合作化未来非常乐观的认识与一种"新从旧中升起来"的历史感,以及由此带来的书...
关键词:周立波 《山乡巨变》 自在感 历史实际 
《山乡巨变》:革命“深处”的潜流
《新华文摘》2021年第18期92-96,共5页李哲 
导论“发展”与“深入”在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中,周立波试图描述他在1955-1956年深度介人的“合作化运动”。对这位充满激情的现实主义作家而言,“合作化运动”不仅仅是充满挑战性的小说题材,更构成了富有感召力的时代氛围和笼罩性的...
关键词:《山乡巨变》 小说题材 合作化运动 周立波 时代氛围 现实主义作家 小说文本 感召力 
“信任感”与“心宽路远”——《山乡巨变》(上部)的现实理解和生活感觉被引量:3
《文艺争鸣》2021年第9期39-59,共21页程凯 
《山乡巨变》上部、下部各自聚焦了农业合作化的两个阶段。上部写1955年下半年,毛泽东提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后,农村快速实现全面合作化的"运动"过程。下部表现1956年跨越到高级社后,农业生产合作社作为新的生产和社会组织形式...
关键词:《山乡巨变》 社会组织形式 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 高级社 信任感 生活习惯 日常运行 
“搅动”—“调治”:《暴风骤雨》的观念前提和展开路径被引量:7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第7期1-47,共47页何浩 
《暴风骤雨》是周立波在《讲话》后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的生成基于周立波1930年代对左翼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特定理解角度,基于他1930年代文学创作的特定方式,也基于他在这些思想观念和创作形态上对《讲话》的接受角度。这些因素合...
关键词:周立波 《暴风骤雨》 《山乡巨变》 “搅动”—“调治” 
《山乡巨变》:革命“深处”的潜流被引量: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第4期1-24,共24页李哲 
周立波力图反映的"合作化运动"可以从两重维度予以把握,一是将其理解为"革命"发展的"新阶段",二是将其视为"革命"对中国乡村社会现实的进一步"深入",正是通过对这两重维度整合调适,《山乡巨变》才产生了新的情感形态和美学意蕴。从空间...
关键词:周立波 《山乡巨变》 深入生活 “合作化运动”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重读《山乡巨变》被引量:2
《文艺争鸣》2020年第5期55-60,共6页萨支山 
《山乡巨变》在发表、出版后,有许多的评价。大致上这些评价都肯定小说题材的重要性,即表现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这一时代的重要主题,也赞扬人物的形象生动,风格的优美,民族形式的追求等。不过,这些评论也大致认为小说在表现合作化运动方...
关键词:周立波 延安文艺座谈会 抒情风格 《创业史》 《山乡巨变》 文学规范 《三里湾》 千重浪 
“十七年”中短篇小说钩检被引量:2
《文艺争鸣》2016年第1期18-30,共13页李洁非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文革”爆发,史称“十七年”。这一段文学中小说之发展,世所瞩目历来在长篇,举凡《三里湾》《保卫延安》《风云初记》《林海雪原》《三家巷》《红旗谱》《红日》《创业史》《青春之歌》《上海的早晨》《山...
关键词:中短篇小说 “十七年” 《上海的早晨》 《山乡巨变》 《青春之歌》 《林海雪原》 《保卫延安》 新中国成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