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的故事》

作品数:158被引量:251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崔玉梅修黎黎申丹祁文慧胡爱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苏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科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作家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内心的呐喊,现实的残酷——凯特·肖邦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浅谈
《作家》2014年第06X期75-76,共2页岳俊琳 
本文基于对19世纪末美国南部的社会背景及作者凯特·肖邦本人生活经验的描述,进一步分析了文中女主角自我意识觉醒的历史背景,揭示了美国社会对于女性价值的忽视及对女性精神上的束缚。本文旨在通过对文章写作技巧的分析,使读者更好地...
关键词:女性意识 凯特·肖邦 《一小时的故事》 
《一小时的故事》的三重反讽意涵
《作家》2013年第03X期68-69,共2页杨雪 翟卉欣 
在凯特·肖邦的小说里,到处布满了女权主义的痕迹,布满了女性对自由的呼声。在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里,作者正是运用反讽手法,在貌似正常的心理分析之中,表达了美国女性对婚姻和个性独立的态度。
关键词:《一小时的故事》三重反讽 凯特·肖邦 
《一小时的故事》叙事技巧探析
《作家》2012年第20期61-62,共2页张芳玲 
《一小时的故事》篇幅短小简练,内容构思精巧。短短一小时之中,女主人公马拉德夫人经历了诸多情感变化,包括对婚姻生活和自身前途命运的悲观无望、乍听丧夫之噩耗的伤心悲痛、自我意识的复苏和觉醒、对新生活的憧憬和渴望,直到无情的现...
关键词:《一小时的故事》悬念 象征 反讽 
试论《一小时的故事》中的女性意识被引量:1
《作家》2011年第20期104-105,共2页韩瑾 
《一小时的故事》剖析了妇女对于自由的追求只能以生命为代价的残酷现实,作者在小说中深刻剖析了女性心理、智力和身体各方面的潜能与需要,给予读者无限的联想。本文通过对19世纪末期南方的社会背景、女性地位、婚姻观念等方面的阐释,...
关键词:凯特·肖邦 女性意识 自由 
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空间结构浅析被引量:2
《作家》2010年第22期42-44,266,共4页戴祝君 
通过对凯特·肖邦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的空间结构的分析,本文发现作品的表层空间如舞台场景般井然有序,并呈封闭的"圆圈式结构",但深层却纷繁庞杂,空间呈多维对立分布。总体上讲,《一小时的故事》的深层空间结构由社会空间与个体...
关键词:空间结构 生存状态 情感状态 
评《一小时的故事》中马拉德夫人的心理变化被引量:3
《作家》2009年第12期66-,共1页赵晓芳 
《一小时的故事》以跌宕起伏的戏剧性情节塑造了一个想摆脱家庭、丈夫的束缚,向往独立人格的妇女形象。小说表现了马拉德夫人在得知丈夫去世后的一个小时里自我意识的突然觉醒到大胆追求自由、再到理想破灭倒地而死的过程,表达了女性对...
关键词:自由 死亡 女权主义 
《一小时的故事》中的反讽与象征
《作家》2009年第6期65-,共1页郭坤荣 
《一小时的故事》是美国作家凯特·肖邦的经典之作。文章中作者使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与写作技巧,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反讽和象征手法的使用。本文正是从这两方面入手,分析了作者的创作手法与写作特色。
关键词:反讽 象征 女性 自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