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

作品数:28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进张宝华黄燕平李迟刘文婷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沈阳音乐学院浙江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军营文化天地》《法国研究》《读书》《当代学生(读写)》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空间、回忆与文学——从伊利埃到贡布雷
《读书》2022年第9期63-68,共6页陈聃 
回忆,是《追忆似水年华》(以下简称《追忆》)的关键词。乔治·普莱(George Poulet)将小说概括为“一个生灵开始寻找他的过去,努力寻找他从前的存在”。王小波在谈到这部作品时,将人对往事的回忆比为躺在河底看着潺潺流水从身上流过;他...
关键词:《追忆似水年华》 马塞尔·普鲁斯特 王小波 《追忆》 回忆 关键词 
没有诗歌,理论注定贫困——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追忆》的阐释
《跨文化研究》2022年第1期105-131,235-236,共29页艾维托·罗内尔 胡帅(译) 
本文以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追忆》一诗的阐释作为切入点,针对其中所涉及的诗意运思,以及延伸出的人权问题做出解读。荷尔德林作为诗人,善于利用感性的手法描绘神圣、友爱与自由,主张通过诗意的问候追寻心灵与精神的解放;而哲学家们则...
关键词:海德格尔 荷尔德林 诗意运思 
玛德莱娜之味——论《追忆》中作为“事件”的非意愿回忆被引量:1
《法国研究》2021年第2期72-82,共11页沈国豪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德勒兹差异美学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号20FZWB023。
“非意愿回忆”是《追忆似水年华》中最为核心的概念,“事件”在德勒兹的思想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果从德勒兹的理论出发对《追忆似水年华》进行“德勒兹式”的重新阐释,将“非意愿回忆”理解为生成性的“事件”,从感觉与时间这...
关键词:非意愿回忆 事件 感觉 无器官的身体 时间 
从玛德莱娜到生命绵延的实现被引量:1
《文学教育》2020年第33期7-9,共3页李慧心 
普鲁斯特(Proust)的时间观深受柏格森(Bergson)的"绵延"影响并延续至生命状态。柏格森认为:"真正的时间是绵延,绵延是由每一个瞬间构成,界限不明,相互溶合,组成延续不断的生命之流。"这也是《追忆》之所以不是自传,而属现在自然回渡过...
关键词:绵延 时间 回忆 《追忆》 
《追忆》系列作品
《流行色》2019年第4期15-16,共2页关立新 
关键词:系列作品 《追忆》 
浅析《追忆》中的文化回溯
《文学少年》2019年第8期0022-0022,共1页李浩玮 
《追忆》是美国学者宇文所安的代表作,是其尝试把英语“散文”(essay) 和中国式的感兴进行混合的结果。本 文通过对该论著的细读,着重分析了“追忆”与文本自身的关联,并对该文本如何反映文化回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追忆》 文化回溯 
油画《追忆》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F0004-F0004,共1页陈叶 
《追忆》
《美苑》2015年第S1期154-154,共1页李鑫 吴青林 
关键词:鲁迅美术学院 《追忆》 
自拍像《追忆》的故事
《走向世界》2015年第5期56-60,共5页李丹丹 
在2014年,我很荣幸地参加“索尼世界摄影大赛”并成功入围学生专业组,根据比赛规则需要使用大赛方提供的“索尼a7”相机创作一组“自拍像”为主题的摄影作品进行最后的角逐。当我拿到这个命题的时候时间很紧迫,只有两周的时间,第一...
关键词:故事 追忆 摄影作品 比赛规则 超现实 大赛 索尼 时间 
流动的永恒——析《追忆似水年华》小说形式艺术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3年第11期57-57,99,共2页陶亭羽 
古今中外对世界名著《追忆似水年》的研究可谓详备,观点角度挖掘深入。在前人的基础上,本文的独特之处在于根植文本本身,从文本实例的分析中,重新带领读者领悟普鲁斯特匠心独运的形式艺术,其中不乏被人忽略和遗忘的发现和独树一帜...
关键词:《追忆》 形式 复制 语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