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

作品数:1998被引量:699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李志芬王宇黄民兴廖大珂蔡德贵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以色列贫困问题的治理路径及其困境被引量:1
《阿拉伯世界研究》2021年第5期94-109,159-160,共18页邓燕平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犹太通史”(15ZDB060);2019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纳粹大屠杀话语的‘美国化’研究”(2019SJA0828)的阶段性成果
贫困问题是对以色列国家和社会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难题。当前,以色列社会群体分化比较明显,贫困问题逐渐凸显。部分极端正统派犹太人群体、以色列阿拉伯人群体、大屠杀幸存者群体、失业者群体构成了以色列社会主要的贫困群体。为了...
关键词:以色列 贫困问题 极端正统派犹太人 以色列阿拉伯人 
古代阿拉伯著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以《中国印度见闻录》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回族研究》2020年第4期95-100,共6页母仕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别史研究专项项目(2018VJX085);中央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SWU20181804904)。
古代中阿文明经由海陆"丝绸之路"建立了直接交往。前往中国的阿拉伯人通过游记或见闻录,将亲身经历或辗转听闻的有关中国信息输入阿拉伯地区,成为阿拉伯人建构中国形象的知识素材,阿拉伯著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逐渐成型。古代阿拉伯著作...
关键词:中国形象 古代阿拉伯人 《中国印度见闻录》 文明交流 
早期伊斯兰复兴运动在新加坡的发展及其影响
《世界宗教文化》2020年第6期42-50,共9页辉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实施中的宗教风险研究”(项目编号:16ZDA168)阶段性成果。
19世纪后期,伊斯兰复兴主义思潮从中东传入新加坡,它的早期发展阶段在穆斯林社会内部引发了一场以宗教为名义的社会政治运动。起初,阿拉伯人和土生爪夷发起的马来语宣教运动促进了马来民族的形成。进入20世纪后,伊斯兰复兴运动发展成为...
关键词:新加坡 伊斯兰复兴运动 阿拉伯人 土生爪夷 
论阿拉伯帝国统治时期波斯人地位的演变被引量:1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66-73,共8页李敏 冀开运 
西南大学2019年度中央高校项目“论阿拉伯帝国前期(651—1005年)波斯人地位的演变”(SWU190959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伊朗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构建与治理研究”(2018VJX085)。
萨珊王朝统治末期,波斯帝国因内忧外患而日趋衰败,7世纪时被阿拉伯帝国(651—1055年)所灭。诚然,在之后的三百年间,波斯人成为阿拉伯帝国内的被统治者。但值得注意的是,期间,波斯人从顽强的反抗者到顺从的合作者再到独立地方王朝的建立...
关键词:伊朗 波斯人 阿拉伯人 阿拉伯帝国 文明交往 
伊朗阿拉伯人问题探析
《外国问题研究》2019年第3期90-96,120,共8页陈利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研究专项项目“伊朗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构建与治理研究”(编号:2018VJX085);延安大学2017年博士科研启动项目“大国在中东的霸权转移研究”(编号:YDBK2017-30)
阿拉伯人问题是伊朗的三大民族问题之一。历史上,处于部落社会的阿拉伯人对伊朗国家缺少认同。在伊朗构建民族国家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阿拉伯人在伊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伊朗历代政府的民族文化歧视政策...
关键词:伊朗 阿拉伯人 民族问题 
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伊朗人三方势力下的巴士拉1600-1700
《都市文化研究》2018年第2期210-240,共31页鲁迪·马特 赵昕(译)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城市研究(多卷本)”(18ZDA213)阶段性成果
巴士拉名义上于1546年置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但实际上,巴士拉及其周围地区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是存有争议的领土。即使在奥斯曼帝国正式统治巴士拉的时期,前者对后者的控制也相当薄弱。整个17世纪,巴士拉始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自治权...
关键词:巴士拉 权力斗争 奥斯曼帝国 萨法维帝国 
732年拜占廷帝国与可萨汗国联姻动机的历史考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155-161,共7页庞国庆 
陈志强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拜占廷历史与文化研究"(14ZDB061)的成果之一;希腊国家奖学金(IKY);欧盟社会基金(ESF)与希腊国家基金(NSRF)共同资助的"柏拉图学院"第一届外国学者奖学金的资助
732年,拜占廷皇帝利奥三世主动提出与可萨汗国进行皇室联姻。这一安排,既是对两国在对波斯战争中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的肯定,同时还有着迫切的现实考虑,即拜占廷帝国急需与可萨汗国建立军事联盟,应对阿拉伯帝国的大举入侵。除此之外,拜...
关键词:拜占廷 可萨汗国 皇室联姻 阿拉伯人 犹太教 
当代以色列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矛盾之发展演变——以色列政党政治框架下的探析被引量:3
《理论学刊》2014年第11期120-126,共7页王彦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东现代化进程中的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项目编号:12BSS014)的阶段性成果
以色列国家内部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的矛盾经历了由隐性存在到公开发展的过程,伴随这个过程的是阿拉伯人民族民主意识的不断觉醒和政治自觉进程的发展。历史上阿、犹两民族的矛盾是以色列国家内部阿、犹两族群矛盾的潜在因素,两大族群...
关键词:以色列 阿拉伯人 犹太人 政党政治 
关于查理·马特改革问题的争论——以保罗·福瑞克尔著《查理·马特时代》为中心的考察
《世界历史》2013年第2期114-122,共9页倪世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骑士制度与西欧封建社会特征研究"(批准文号:10BSS006)阶段成果
查理·马特以其著名的“采邑改革”被国内学界所熟悉。我们通常认为,查理·马特在任法兰克国家宫相期间,大力发展骑兵部队,没收教会财产,进行采邑分封,并打败了包括阿拉伯人在内的各路敌对势力,为加洛林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改革 保罗 争论 加洛林王朝 骑兵部队 敌对势力 阿拉伯人 采邑 
论中亚的突厥化
《西域研究》2012年第3期1-8,138,共8页蓝琪 
2008年全国社科基金课题"中亚史"(项目编号:08BSS009)的阶段性成果
突厥人于6世纪中叶来到中亚。7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入侵中亚,在突厥人与中亚居民共同抵抗阿拉伯人的入侵和统治的过程中,中亚居民开始了突厥化的过程。中亚居民与突厥人的融合在10~12世纪突厥王朝统治期间加速和扩大,15世纪,蒙古人突厥化...
关键词:中亚 突厥化 突厥王朝 蒙古人 阿拉伯人 突厥语诸民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