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

作品数:1998被引量:699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李志芬王宇黄民兴廖大珂蔡德贵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化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数学家之间的斗争
《青年博览》2025年第2期40-41,共2页SME 
自从数学开始发展以来,求解方程就一直是数学家们努力的方向。11世纪时,欧洲人就从阿拉伯人那里学到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但一元三次方程却让欧洲数学家们陷入了困境——尽管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1247年就已经发现了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
关键词: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三次方程 求根公式 秦九韶 数学家 求解方程 阿拉伯人 欧洲人 
理工科大学的形成与浸润式美育的当代价值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24年第11期137-138,共2页薛菁 
公元10世纪阿拉伯人率先创立了现代大学,在随后的12世纪中期至13世纪间,在对阿拉伯人的模仿中,欧洲中世纪大学渐次诞生,并于16世纪初在经历了宗教大分裂和第一次新大学运动后成为一种普遍模式。作为高等教育的整合者,大学在很长时间内...
关键词:欧洲中世纪大学 理工科大学 高等教育 阿拉伯人 浸润式 16世纪 当代价值 13世纪 
豺狗和阿拉伯人
《读写月报》2024年第20期17-18,共2页 
我们在沙漠里的一块绿洲上露营。我的同伴们已经睡着了,一个阿拉伯人高大的白色身影从我身旁掠过;他一直在照料骆驼,此时正朝他自己的睡铺走去。我向后一仰,躺在草地上。我竭力想入睡,却睡不着,一只豺狗在远处嗥叫;我又坐了起来。离得...
关键词:阿拉伯人 骆驼 露营 
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发展报告
《网络视听》2024年第11期50-61,共12页朱新梅 周菁 
阿拉伯国家又称阿拉伯世界、阿拉伯地区,是指以阿拉伯人为主要族群或接受阿拉伯文化的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和风俗习惯,通用阿拉伯语(以下简称阿语),绝大部分人口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国家既是国际政治舞台重要力量,也是国际政治力量角...
关键词:国际政治舞台 阿拉伯世界 信奉伊斯兰教 阿拉伯地区 阿拉伯语 传媒市场 阿拉伯人 风俗习惯 
有趣的数字表示法
《数学小灵通(启智版)(低年级)》2024年第2期40-41,共2页陶诗秀 
在数学的世界中,1,2,3,4,5,6,7,8,9,0这10个数字像积木一样,可以组合出千千万万的数。1,2,3,4,5,6,7,8,9,0,虽然称为阿拉伯数字,但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商人在印度发现了这么好用的数字后,便将其传入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
关键词: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人 数字表示法 印度人 发明 欧洲人 
因为你们,旅行变得如此精彩!
《旅行者》2023年第6期5-5,共1页将俊奇 
2023年在编辑部内部讨论程度最高,与旅游目的地有关的一词一定是阿拉伯。关于阿拉伯、阿拉伯人、阿拉伯国家,我们的认知可能源自当年在看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时,对片中阿拉伯风情的深深迷恋?事实上,由于地处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阿...
关键词:内部讨论 阿拉伯文明 旅游目的地 阿拉伯人 承上启下 《阿拉伯的劳伦斯》 交通要道 过渡性 
巴以的主流叙述,都拒绝视对方为“人”
《读好书》2023年第22期23-25,共3页周轶君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冲突,可以追溯到一百年以上的历史,或许是这个星球上绵延至今,最古老的战争之一,让全人类束手无策,至今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两年在加沙的生活,让当时作为新华社常驻记者的周轶君直面生死,容不下矫情造作。在冲突仍...
关键词:常驻记者 阿拉伯人 耶路撒冷 解决方案 冲突 
时间旅行中聆听机械心跳
《生活月刊》2023年第11期142-147,共6页LX 
日暑的影子划过沙漠,跟随阿拉丁寻找传说中的宝物。光线指引我们走进一片童话国度,阿拉伯人称之为“太阳之门”。沙色墙壁、中东纹样的地毯与灯饰,推开木雕门,便呈现出天方夜谭的异域风情。
关键词:异域风情 阿拉丁 时间旅行 阿拉伯人 天方夜谭 
“内部他者”与“好阿拉伯人”——理解巴以冲突的共性
《读好书》2023年第22期3-10,共8页赵萱(访谈) 
《耶路撒冷以东》写巴以的作者很多,但去过那里的作者很少,在那里长期生活过的作者更少。赵萱在北大读博期间,曾在东耶路撒冷田野调研15个月,在此基础上完成的《耶路撒冷以东》,被誉为首部中国人类学者在中东世界进行田野作业完成的民...
关键词:巴以冲突 日常生活世界 田野作业 人类学者 在地化 历史叙事 治理效果 民族志 
漫步北非花园
《风景名胜》2023年第19期62-67,共6页周沫(文/图)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很多人因为三毛知道了摩洛哥这个国家,因为《撒哈拉的故事》而向往撒哈拉沙漠。柏柏尔人的淳朴与善良,阿拉伯人的幽默与开朗,构成了摩洛哥多元的人文风情。如果说撒哈拉沙漠是摩洛哥...
关键词:撒哈拉沙漠 柏柏尔人 人文风情 历史文化底蕴 摩洛哥 《撒哈拉的故事》 阿拉伯人 北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