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模式

作品数:218被引量:14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王灵艳王丽余祖坤姜岚沈学习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圈定爱情模式:明于选择,智于经营
《法律与生活》2024年第11期72-75,共4页孙大强 
热播电视剧《凡人歌》在激活一些人心中“你我皆凡人”的情的同时,引发了人们对于爱情这一话题的热议。本期的“心理”专栏,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视角来重新审视爱情。在爱情的世界中,一定要“三观”一致吗?有人说,爱情是人类永恒、持久的...
关键词:生命之火 热播电视剧 心理学 情感之花 凡人 爱情 
浅析《诗经》中的多重爱情模式
《杂文月刊(下半月)》2024年第4期0072-0074,共3页梁纪南 
一、前言爱情是人 类 永 恒 的 主题,《诗经》中的爱情诗更是将这一主题诠释得栩栩如生。它以多重模式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自由而率真的向往和勇敢追求,表现了上古时代人们对爱情独特的理解。《诗经》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源头之一,...
突围中的“蛇蜕”:不彻底的莎菲与女性形象的现代主体形态——重读丁玲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
《文化与诗学》2023年第2期250-261,共12页程惠子 熊修雨 
丁玲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被认为是女性作家解构传统爱情模式的代表之作,然在细读之下,透过“肺病”隐喻的视角,主人公的部分心理活动依稀可见传统道德框架的影子,显示出“不彻底”的样态;莎菲如娜拉般成为新女性的标杆,但莎菲出走...
关键词:道德框架 爱情模式 女性主体形态 
尝以欢喜心,幻为游戏笔:论李渔喜剧的笑谑性品格
《炎黄地理》2023年第10期13-15,共3页姚晓芳 
历来的戏曲评论家对李渔的传奇创作成就、艺术造诣和戏曲理论建树都颇为赞赏,但对其思想情趣和剧作格调往往存在争议。细观李渔的传奇创作,尤其是喜剧作品,其中粗俗鄙俚、不入雅音的内容比比皆是。这些内容主要是对传统才子佳人爱情模...
关键词:喜剧作品 传奇创作 李渔 艺术造诣 封建等级制度 主流话语 戏曲评论家 爱情模式 
模式与应对:情感史观照下的唐人爱情诸面相被引量:1
《晋阳学刊》2023年第4期58-66,共9页李志生 
情感史关注情感的历史与情感对历史的创造。汉代之后,爱情被置于以礼制情的儒家情感模式之下,但唐人并未受这一主导情感模式的束缚,所以其时出现了爱情众生相:帝王的浪漫之爱,山东士族高门的隐蔽情感,妒妇、悍妇的追求感情专一和士人们...
关键词:情感史 唐朝 爱情 儒家爱情模式 胡化情感模式 
给天下有情人当头一喝
《小康》2022年第36期75-75,共1页陈艳涛 
《红楼梦》里写了好几种形神兼备的爱情模式,其中最让读者难忘的,自然是宝黛之间千回百转、相爱相杀的爱情,他们是玩伴,是知己,也是冤家,在吵吵闹闹、哭哭啼啼、琐琐碎碎里建立起深刻而动人的爱情。不像今天影视剧里情侣动辄撒糖,甜分超...
关键词:《红楼梦》 爱情模式 形神兼备 宝黛 影视剧 
捕捉情感结构的微妙变化——从《劝导》看简·奥斯丁的理想爱情模式
《南腔北调》2022年第4期87-91,23,共6页李牧 
简·奥斯丁的小说致力于探索爱情与婚姻,《劝导》作为她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其中对于爱情与婚姻的理解已经相对成熟。奥斯丁认为理想的爱情模式是理性与情感的完美结合,而理性和情感则是建立在美德的基础之上的。本文通过捕捉《劝导》...
关键词:简·奥斯丁 《劝导》 情感结构 爱情与婚姻 
人生自是有情痴——论《聊斋志异》爱情模式
《文学少年》2021年第35期0010-0010,共1页李秀春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对爱情婚姻故事的描写所占篇幅居多,这些花妖狐魅与人之间的奇特爱情故事,内容丰富,情节动人,饱含了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寄托着作者的爱情观。本文把《聊斋志异》的爱情故事分为三类,从文本入手,选取典型人物...
关键词:聊斋志异 爱情 婚姻 
我赞成这门婚事--“拉郎”这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配不成的
《深圳青年》2021年第11期8-9,共2页又延 
创造新的感情逻辑,这届年青人已经看不下去现在俗套的爱情故事,无论古时的落难公子遇小姐,还是现时的霸道总裁爱上我。不过古往今来,爱情总是有套路的,底层逻辑无非是门当户对或者反着来的麻雀配凤凰。年轻人不答应了,凭什么?我非要创...
关键词:爱情模式 门当户对 爱情故事 配凤凰 霸道总裁 落难 
女子如何破茧成蝶——从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命运说开去被引量:1
《芒种》2020年第11期116-120,共5页李磊 
张爱玲是成名于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女作家。她小说中的女性,因为经济不独立、没有谋生能力从而产生了在婚姻里依赖男性的想法,其年轻美貌产生的自怜自恋心理和情爱心理需求则打发在与男人的打情骂俏之中,任生命悲剧性地萎缩和消逝。解...
关键词:张爱玲 女性命运 爱情模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