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三计划

作品数:64被引量:3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相关作者:周革张以谟华锋井文才黄和更多>>
相关机构:科技部天津大学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信息世界》《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当代兵团》《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美国“星球大战”计划与中国国防战略的转型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1-18,共8页詹欣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美国对苏联及俄罗斯核军控政策研究(1969—2021)”(22BSS002)。
中国最初对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持批评态度,反对美苏军备竞赛从陆地、海洋、天空扩展到外层空间。然而伴随着以王大珩为首的科学家们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中国迅速改变立场,启动“八六三”计划,进而加速推动中国国防战略从过去临战状态...
关键词:“星球大战”计划 “八六三”计划 国防战略 
“八六三”计划——绘制高科技发展的宏伟蓝图
《当代兵团》2021年第18期F0003-F0003,共1页
1986年2月的一个夜晚,中科院学部委员、无线电电子学家陈芳允来到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中科院宿舍区,敲开了中科院学部委员、光学家王大珩家的门。陈芳允和王大珩不会想到,他们当晚的谈话翻开了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在发展高科技方...
关键词:高科技发展 陈芳允 王大珩 科技发展史 八六三 跟踪研究 高技术 发展的建议 
“八六三”计划--绘制高科技发展的宏伟蓝图
《中国新时代》2021年第7期47-49,共3页刘菲 张保淑 
1986年2月的一个夜晚,中科院学部委员、无线电电子学家陈芳允来到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中科院宿舍区,敲开了中科院学部委员、光学家王大珩家的门。陈芳允和王大珩不会想到,他们当晚的谈话翻开了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
关键词:陈芳允 王大珩 科技发展史 八六三 高科技发展 学部委员 宏伟蓝图 中科院 
邓小平决策“八六三”计划
《党史博览》2016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本刊资料 筱蕾 
1986年3月3日,著名科学家王大珩(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王淦昌(核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杨嘉墀(航天部空间技术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陈芳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专职委员)商议后,联...
关键词:科学技术委员会 邓小平 决策 国防科学技术 中国科学院 高技术发展 技术科学 空间技术 
“十一五”八六三计划节能与新能源车通过验收
《汽车工程师》2012年第9期7-7,共1页
“十一五”八六三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2012年9月14日在北京通过验收。
关键词:八六三计划 “十一五” 新能源汽车 节能 重大项目 
未来五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最关键的五年
《汽车零部件》2010年第11期22-22,共1页张景新 
国家产业政策追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发展是近十几年的事情,我们国家建立了三纵三横的布局,标志着新能源汽车继续发展的进程。五洲龙是最早以民营企业列入国家八六三计划的公司。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十一五...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产业化发展 中国 十一五规划 国内生产总值 八六三计划 产业政策 民营企业 
发展环境友好型生物基材料被引量:23
《新材料产业》2010年第3期54-62,共9页陈国强 陈学思 徐军 王献红 刘德华 黄和 翁云宣 
一,我国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在几个五年计划和八六三计划支持下,我国生物基材料包括聚羟基脂肪酸酯(PHA)、聚乳酸(PLA)、丁二酸丁二醇共聚物(PBS)、二氧化碳共聚物(PPC)、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共聚物(PTT)、生...
关键词:生物乙烯 材料产业 环境友好型 二氧化碳共聚物 聚羟基脂肪酸酯 八六三计划 对苯二甲酸 3-丙二醇 
八六三计划推动了我国新材料技术的发展被引量:2
《新材料产业》2009年第10期51-55,共5页石力开 徐坚 
八六三计划是我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简称,该计划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整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科技计划体系规模最大、最重要的计划之一。
关键词:新材料技术 八六三计划 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科技计划 组成部分 整体规划 
国家八六三计划微波遥感技术实验室
《中国工程科学》2008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微波遥感技术 八六三计划 实验室 多模态微波遥感器 雷达散射计 雷达高度计 微波辐射计 载人航天计划 
我国实施“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发展迅速
《科技与出版》2008年第12期72-73,共2页
关键词:高新技术发展 新科技革命 高科技 中国人 代名词 高技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