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内构造

作品数:14被引量:15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滕吉文闫雅芬李德威高德臻张中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地层学杂志》《地球物理学进展》《贵州地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华南早中生代板内沉积-构造特征及其对邻区碰撞事件的响应被引量:1
《地层学杂志》2013年第2期193-205,共13页罗皓 陈国华 舒立旻 舒良树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2012CB4167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272226,40972132);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008-I-01)
对华南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地层层序及其岩石组合、早中生代花岗岩特征、构造变形样式等进行了研究,以解决对华南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地质环境和早中生代构造变形属性一直存在的不同认识。研究表明,发育在赣东北地区的蛇绿岩套,其时代...
关键词:地层序列 板内构造—岩浆作用 构造变形 晚古生代 早中生代 华南 
大陆板内盆山耦合及盆山成因——以青藏高原及周边盆地为例被引量:29
《地学前缘》2009年第3期110-119,共10页李德威 夏义平 徐礼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211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2005CCA05600);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项目"青藏高原与周边盆地的耦合过程"
大陆造山带与沉积盆地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空间上相互依存,物质上相互补偿,构造上相互作用,时间上同步演化。这些内在联系体现在统一的形成机制上:大陆造山带和沉积盆地是在大陆边缘俯冲板片脱水熔融和大陆内部地幔柱(枝)上隆...
关键词:下地壳流动 盆山耦合 板内构造 非安德森断层 青藏高原 
太平洋古陆的破碎消亡与中新生代华北克拉通板内构造岩浆活化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575-582,共8页周瑶琪 赵士宝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No .40 0 72 0 42 )
回顾了太平洋撞击成因假说的主要内容 ,重点围绕太平洋古陆消亡的内外动力学机制进行讨论 ,认为P/T之交发生在太平洋地区的撞击事件撞裂了岩石圈板块 ,导致岩石圈下的地幔对流方式发生重大转折 .在这种全新的对流方式驱动下 ,太平洋古...
关键词:太平洋古陆 撞击事件 地幔对流 环太平洋构造域 
中国东南大陆和陆缘地带板内构造界带的地磁异常场响应被引量:18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年第2期105-117,共13页滕吉文 闫雅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4 0 0 740 2 0 );专项基金项目 ( 4 0 2 42 0 0 4)
利用中国东南大陆与陆缘地带的地面磁场观测资料 ,通过适配滤波、谱分析、位场延拓等技术进行数据处理 ,获得了该区的地磁场分布 ;并在网格化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反演 ,求得了不同深度层面的磁场分布及磁性结构。新的研究结果表明 :1 .扬...
关键词:地磁场 陆块 边界场效应 深层过程 板内构造界带 
山西板内构造区划体系及控煤构造被引量:5
《西山科技》2002年第3期1-4,共4页杨银宝 李金庄 
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 ,研究了山西煤田构造的特征和规律。根据板内构造动力学特征和构造地层结构将山西省境内板内构造划分为 4个 级单元 ,8个 级单元 ,2 6个 级单元。对山西 6大煤田的控煤构造的形成与演化进行了综合论述 ,指出山...
关键词:山西 板内构造单元 构造地层 控煤构造 构造演化 
扬子板块板内构造形成机制浅析被引量:4
《贵州地质》2001年第4期228-231,共4页邓小万 
本文在概略分析扬子板块内部构造变形特征和地史发展演化阶段的基础上 ,初步探讨了该板内构造形成的机制 ,认为其薄皮构造可用“岩石圈内俯冲作用模式”予以解释。
关键词:板内构造 扬子板块 机制 岩石圈内 俯冲作用 
从大陆磁异常特征论板块内部地震成因被引量:3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0年第4期87-96,共10页张先 刘敏 赵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97742 30 )号 )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科技成果编号!GPB2 0 0 0 15
首先通过海洋磁异常与大陆磁异常的对比 ,说明了大陆磁异常的特征及大陆内部结构和构造的复杂性 .进而以华北地区为例 ,对航磁异常进行带通滤波和视磁化强度反演等数据处理 ,揭示了大陆地壳内部垂向分层、横向分块的结构特征 .结合地震...
关键词:板内构造 活动块体 地震成因 大陆磁异常 海洋 
浅论河北板内构造应力场被引量:1
《河北地质矿产信息》1999年第2期1-8,共8页马友谊 郝跃生 
地壳上所有一切构造变形都是当时地应力作用的结果,构造应力场状态反映了构造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本文运用河北大量的区调资料,统计分析了纵弯褶皱逆冲断层和共轭剪节理系,利用极等面积投影做了极点图和极密图,用吴氏网做出河北...
关键词:河北 板块构造 应力场 纵弯褶皱 中生代 伸展 
岩石圈塑性流动与大陆板内构造变形研究进展评述被引量:7
《国际地震动态》1999年第2期8-13,共6页周永胜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
人们对大陆板内构造变形机制有两种不同认识,即“刚性”板块通过弹性实现应力远程传递和岩石圈通过下层塑性流动实现应力远程传递。通过对岩石圈各层变形属性和塑性流动的研究,认为通过处于塑性状态的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的塑性流动实...
关键词:岩石圈 塑性流动 构造变形 变形属性 
华南大陆构造与铀矿省被引量:11
《铀矿地质》1996年第1期1-10,共10页周维勋 
华南前震旦纪基底由江南、武夷、云开-南海和闽台等4个地块组成,它们自晚元古代起处在同一岩石图板块范围内。铅同位素研究揭示,该板块富铀、钍,从而为铀矿省的形成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地质前提。元古代、加里东、印支和燕山等造山事...
关键词:板内构造 铀矿省 铀矿床 华南地区 大陆构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